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

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

作者: 二鱼本鱼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14:39 被阅读0次
less is more

2013年6月,《断舍离》在中国出版,自日本刮起,几乎风靡日本三年之久的“断舍离”风吹到了我们的身边。就连备受年轻人喜爱和推崇的无印良品式极简家居风格也暗合了“断舍离”的概念。

无印良品的设计美学-图片来自网络

这本书,是山下英子女士在50岁时出版的作品,对于“出名要趁早”这个普世的观念流行的当下,是不是觉得非常特别呢?

在后来的访谈中,山下英子女士提到过,她22岁毕业即结婚,“断舍离”是在她不断追寻只属于自己身体和心灵空间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从瑜伽修行的“断行、舍行、离行”的概念中提取出来并加以总结的一套可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善和心灵锻造的理论方法。

时至今日,“断舍离”这个概念影响了许多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前段时间,在刚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立即着手把衣柜给收拾了,整理出七大包旧衣物,现在每每打开衣柜,毫不纠结的直接选取衣物的时候,真是十分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其实这个概念热了这么久,相关的产品和知识分享者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再加上媒体的反复宣传,即使没有看过这本书,相信大家对“断舍离”也不会特别陌生,多少能说出三句半来,那么,这本书到底有还有哪些其他不容错过的亮点呢?

其实,对我来说,在已经有“断舍离”的初级概念后,本书还能吸引我继续看下去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概念——断舍离是一种基于时间轴和关系轴的收拾工作。

关系轴是什么?

“这件东西能用”并不是它能留在家中的理由,“我需要并且喜爱这件物品”才是我们判断物品去留的核心根据——是主角“我”而不是“物”。

时间轴又是什么?

这件物品对“现在的我”来说是必须的吗?它不是因为需要缅怀过去而被留下(各种布满灰尘的纪念品),也不是为了担忧将来而存在的(以备“不时之需”的囤货)。

理清物品与“现在的我”的关系。通过对“现在的我”所需物品的筛选和判断,从而达到精简生活,提升自我认知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只留下“现在的我”所必需的,且确实喜爱的物品,将“以前喜爱过的”“能用但并不是很想用”“以后可能会用到的”物品统统舍弃,只选择和自己相称的物品。

这就引出了本书第二个亮点: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和自己相称的物品”

一个人使用的物品通常会投射出他对自己的认知,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人赠送了你一套号称杯中爱马仕的麦森牌杯子,可是你当下在用的,只是购物时赠送的普通杯子,当被问到“为什么不用麦森的杯子呢?”你会回答:“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这就说明你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麦森的杯子,还没达到用这个杯子的水准”。你对自己的真实想法,会通过你所用的物品折射出来。

这个例子其实挺戳中我的,因为我身边就真实存在这样的人。我曾帮先生在意大利买了一双两千多元的鞋,但是回来之后,这双鞋他只穿过两次,有次在整理鞋柜时,我问先生,为什么不愿意穿这双鞋,是不舒服吗?他回答我,是因为太贵了,舍不得穿……

勤俭节约固然是优秀的品质,但是在自己拥有的优劣两种物品中,选择低劣的物品来使用,那就是自我形象的认同感太低而造成的。这也是一种关系轴的错乱——将物品作为了主角,而不是自己。

那么,到底要如何选择和自己相称的物品呢?

在书中也给出了建议:尝试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我们要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美好的东西,舍弃廉价的,不合适的物品,通过对不断对物品的筛选,提升自我认知,将看待自己的方式从减分法变成加分法。

为了珍惜物品,我们会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年有一则漫画风靡朋友圈,意思大概就是一个女孩子买了个香奈儿的包,为了配得上这个包,她得去做个头发吧?然后出门得画个得体的妆吧?仪态举止得得体优雅了吧?是不是还得做个定期的SPA,让自己看起来容光焕发呢,再去健身房跑步举铁,保持一下身材呢?这么一系列做下来,不是得花钱么,那是不是得赚更多钱呢,为了赚更多钱,是不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呢?最后,女孩变得闪闪发光,而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一开始用了一个昂贵的包。

这个漫画反应内容,不正是书中提到的,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并在和它磨合的过程中,潜意识的提高了自我的形象吗?这种自我的提升,会自然而然带来心情,人际关系等气场的改变。

众所周知,断舍离的初级形态就是开始舍弃物品,但是对大多数来说,“丢弃”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书中所提到的所有“无法丢弃的理由”,其实都是关系轴和时间轴的错位,同时也是自我认知的不清晰。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物质的过度泛滥,商家的折扣陷阱,都会让我们陷入对“物品和自己的关系”认识不清的混乱中,完全忘记评估物品是否适合自己。我自己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做烘焙时会用到淡奶油,淡奶油有个特点就是开封之后最好三天之内全部用完。我每次烘焙只会用到200ml左右,并且不会经常使用。市面上卖的淡奶油大体分两种规格,250ml/25元左右的和1L/39元左右的。这样看,1L的要划算很多,所以在购买时,我总是会拿1L的淡奶油。但是事实是买回家后,用完第一次,为了不浪费,我最多再连续用一次,剩下的淡奶油,命运常常是在冰箱中放到过期一两个月才被我丢掉。这就是一种因为陷入商家折扣陷阱而导致的对物品关系轴的错判。

从自我的角度来说,通过对过去物品的持有来缅怀过去,或因为某物承载着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或愿景又不忍丢弃,是因“逃避现实/执着过去”而聚集的杂物,是时间轴错位到过去的表现,而囤积物品,以备“不时之需”是因“担忧未来”而聚集的杂物,是时间轴错位到未来的表现。双11刚刚过去,你是不是又趁机囤了够用好久的物品呢?但是,难道真的过了双11,你就再也不买同类商品了吗?

那么,怎样克服这些错位,实现断舍离呢?

首先需要将时间轴聚焦在现在,将物品分为日常和非日常两种形态,日常使用物因为是高频次用品,所以需要确保品质——只有喜爱的东西经常使用才会产生舒适和愉悦感,非日常使用的物品是低频次物品,首先要判断是否真的会使用,其次就是要做好及时的收纳和保存——盛夏十分还看到卧室里放着冬天用的电暖气,也是很糟心的。

其次就要注意既定的断舍离规划不要拖延。拖延与自己的约定,会降低对自身的信任感,而每处理好一件物品,就相当于提升了自我肯定感。从“今天也没能做到”到“今天遵守了对自己的约定”,实现对自己从减分到加分的转变。

总的来说,就是要提升居住环境的意识。用“客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家,让家变成最棒的放松地。

书中提到,经济学中的2/8原则在断舍离的思考法则中也是同样适用的——20%的物品即可适用于80%的生活所需,那就相当于五次里只有一次会因为没东西用而感到烦恼。而为这“一次烦恼”所储备的多达80%的“非必需品”长期占据你的生活空间,造成心理压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重新审视这些物品和自己的关系呢?

“断舍离”是一种动禅,从表面上来说,人们只是通过断舍离的实施,改变自己的居住和生活空间的舒适度,事实上,我们可以在断舍离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物品的筛选判断再判断,达到家中所有物品都是经过自己精心挑选的,从而产生对自己的信赖感。通过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将日常物品的价值投射进潜意识,实现自我形象的提升。最后,我们会自然的感受到从自力到外力的变化,从执着于“拥有”的观念中解放。而弄清楚物品与自己的关系轴和时间轴,则是做出改变最重要的一步。

最后,希望所有阅读并实践断舍离的小伙伴们,都能抵达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的生活状态——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fi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