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翳礼赞》,散文,由六个篇章组成。总体读下来有些地方还挺有意思,讲述了一些中西方的不同,当然还有作者自己一些有点“矫情”的喜好。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看着有些文字,着实有种下不去口的感觉。看着自己写的东西,有时候也能把自己矫情死。
第一部分 阴翳礼赞,主要是说了作者对灯光过度带来的不满,觉得其失去了一种灯影幢幢地美感。讲到一些复古点着烛光进餐的餐厅,说道吃饭用的餐具,因其颜色厚重,无不是自添一种美感。我喜欢厕所那一段,古朴的日式建筑,厕所和主卧是分离的,同古代中国并无二致,同现代中国偏远乡村亦是如出一辙。因厕所偏置一隅,藏于各种花花草草中,有清风,自然味道不是特别厚重。突然就想起泰国吉普汤姆森之家,整个建筑是古朴的泰式建筑,红柚木制成,掩映在树木花草从中,浑然天成。
第二部分 懒惰之说,究其根源,有可能受到了中国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当。甚至是错把懒惰当随性。有点点类似于洁癖症患者对上懒癌症患者了。
第三部分恋爱与色情,挺有意思,提到性欲有可能是受到环境、气候、体格等影响地,细细想来,的确不错。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理所当然了。突然想起来上司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gardener",然后老是问gardener的角色是什么,很多同事就会回答除草、剪枝,弄得他简直是哭笑不得。因为园丁/花匠首先得功能就是要设计,整个院子/城市该怎样布局,高的树木、矮的灌木该怎样分布才能错落有致。其实我听到园丁的第一反应根本没有把他和园艺设计联系起来。城市道路上花花草草树木的安排我习以为常,因为每个城市都是如此,毫无奇特之处。尽管这样,按照上司的说法,这些都是需要人来规划的,并非天然如此。每次遇到一个问题,我总是走在门口,却不知道如何去敲门。过于习以为常地去对待事物。将感想化为文字的好处是将所读所看内化,将其与之前的知识点滴连接起来,慢慢地,在某一领域方面形成体系。再者,意识到作者的写作功底。同一件事情的描述,作者的文字尽管看似有点“矫情”,却是无比准确,让人不由抚额称赞。
第四部分是厌客。作者提到的原因是因为有客而至会打断自己的写作思路,尽管有些客人只是需要为期五到十分钟的拜访,自己却需要三十到四十分钟才能真正再次进入写作状态。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成群结队,基于人的喜社交的天性,也基于年幼无知,总是希望能从他人身上获取知识或者学习的方法。慢慢长大,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越发觉得时间之珍贵,不愿在他人身上浪费分秒,或者随着年纪的增长,接受事物的水准会不太一样,从某种程度来说,会变得“挑剔”、“苛刻”。
第五部分旅行杂话。到任何地方去旅游,首先必然查攻略,总是倾向于去人多的地方,最后发现该地或者餐馆不过尔尔。既然如此,那为何会有这么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当作者发现一个美味的餐馆或者物美价廉的住处,总是藏着掖着不愿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分享,除非是被自己的好友追问,耐烦不过。因为一旦分享,总会有人慕名而来,继而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店面不得不扩张,质量水准总是随着下降。结合自己为数不多的旅行经验,的确发现这也堪称事实。总是提到某某名胜,最后慕名前往,发现看的是人头,或者总是有太多过于雕琢的痕迹。回头看看自己的经验,发现最重要的不在乎是否旅游,是否物质富有,最要紧的是知心之所往,才不会迷惘和不知所措,才能每日保持激情,心实实在在的在跳动。
第六章厕所种种。提到这个不得不吐槽今天下午在星巴克的遭遇。当然也不是第一次了。星巴克是马桶,很多人不习惯或者觉得不干净便直接踩在马桶盖两旁上厕所,下一位进去的时候只能看见满目疮痍,真是令人恶心不止。
发现在看书的时候做了几处标注:
1. "为了使女子获得精神上的优越,当然必须先从肉体做起"。西方有裸体的古希腊女神,今天在街道上我们依旧能够看清楚。似乎东方的女性被过多的以某些先天生理为羞愧甚至于是耻辱了。记得我妈妈提到过女性有经期感觉到很脏,实质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生理现象了。又让我联想起今早在TED演讲上听到的一个观点,令人捧腹又咋舌,大意是“我们总是不断告诉女儿们保持处女的重要品性,如果是儿子,如果在一定年龄过后还是处子之身,反而会过于担忧,一点都不会为其曾有几个女友而担忧。所以整个社会要怎样去平衡一方面对处女的安排,另一面又对男子有更多性经历的一种无声的鼓励。”觉得挺有意思的。貌似我们在呼吁很多东西的时候,只是鼓励某一方去做,而忽视了另一方同等的重要性。
2. “终于回自己家啦”每次回家总是莫名熟悉和亲切,从来没有深入想过为什么,或许至今仍是难以理顺其真正根由。只是看着春天到处浅绿的农田、家乡的风、或者厕所熟悉的味道,不自觉地就会唤醒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尽管具体的事迹绝大部分已趋于模糊,可是感官的记忆已经印刻在脑海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