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写作文时,学生常常愁眉苦脸:“老师,我也没啥素材可写的啊!”确实是这样,批阅作文,能写出苏轼、陶渊明、屈原的,都算是好作文了。
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有话可说呢?我告诉学生:“实际上,素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你学过的教材里。”为了证明教材作为作文素材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我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下水文中,特地选取了教材中的三个材料作为素材使用。
(一)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某知名杂志做了一次“兰顿和罗斯福谁会当选下一届总统”的民意调查。调查者通过电话薄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批人下发了调查表。(此时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此杂志预测兰顿将获胜,可是结果却与此相反。
数学老师应该很熟悉这段内容,这是涉及到统计知识时,数学教材上的例子,在作文中,以此材料来证明“受片面信息的干扰,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符合真相的错误判断。”
(二)秦始皇为“六王毕,四海一”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所迷惑,便就以为一定是“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却看不到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本质,只落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下场;
(三)秦晋围郑,大军压境。而烛之武却在联军的来势汹汹中,看到二者貌合神离、各自为营的实质,因而也才敢“夜缒而出”,最终以三寸不烂之舌智退秦师,为郑国解除危机。
弟二个材料来自语文必修三的《过秦论》和选修教材中的《阿房宫赋》。第三个材料是必修一的第一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下水文中,两组材料形成对比,来说明突破表面认知的局限,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才能探究到事物本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