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睡桥洞到千亿富豪,真正白手起家富豪,儿子跟王思聪是好朋友

从睡桥洞到千亿富豪,真正白手起家富豪,儿子跟王思聪是好朋友

作者: 解密富豪 | 来源:发表于2021-05-03 23:57 被阅读0次

关注徐公子,带你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掌门人,他是安徽潜山人,他出生寒门却年少奋发考上名牌大学,他不甘平庸毅然打碎铁饭碗辞职下海闯深圳,他从一位身上只剩十块钱的打工仔,成为身家过千亿的传奇企业家,他用2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矿业的“铜帝国”,他就是有着世界铜王之称的正威国际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银。

王文银出生于1968年,从流落深圳街头到身家千亿,他仅仅用了24年。他的创业传奇程度堪比马云。王文银到底多有钱?王文银的儿子王玥跟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是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出入高级场所。王思聪可是被誉为国民老公级别的人物,花钱是毫不在意,经常是去一次酒吧就消费几百万。王玥能跟王思聪玩到一起,自然是跟得上王思聪的消费能力,可见其父王文银的财力之巨。

低调的千亿富豪

有一段话,被各媒体广为引用。2013年,时任深圳市长许勤在一个会议上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听说深圳又出现了一个世界500强叫正威,谁知道这个公司是怎么回事?”会场一片寂静,一时间无人应答。

而就在2019年8月22日,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发布,有一家企业以5051.18亿元营收位列榜单第四,这就是许勤市长所说的正威。

而在此之前的2019年7月22日,“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正威集团名列第119位,营业收入763.631亿美元(约5251.41亿元)、利润14.83亿美元(101.98亿元)。

我们看到,单就营业收入而言,这个排名,比如雷贯耳的恒大、阿里、腾讯还要靠前,但其老板的知名度也远不及许家印、马云、马化腾。下面是媒体所弄的舆论热度。

当然这也许与个人拥有的财富也有关。2018年10月1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百富榜》,王文银家族以1100亿元身家与雷军并列第10名。

我们看到,前面几位就不说了,就是与他同排名的雷军也是大名鼎鼎,而王文银几乎不被人知。这是因为,“低调”据说一直是王文银的人生信条。他曾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正威奉行的是低调的文化。”

一直以来,王文银和他的正威都遵循这一原则。王文银曾表示,“我们不出现在大企业的视线范围之内,不要做那个‘出头鸟’,我们的目标就是‘隐形冠军’。”直到此次借壳上市。

王文银对媒体公开说过,朴素的东西往往能保存下来,而鲜艳的花朵很快就消逝了。因此我们的理念就是要低调地前行。这个低调是一种生存法则。我们强调隐忍。隐,是我看得见你而你看不见我,(将自己的成就)隐藏;"忍"字是心字头上一把刀。这个隐忍法则让我们正威在20年里从一个深圳的小企业变成全球500强。

从睡桥洞到总经理

1968年,王文银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下辖的河湾村。祖上三代都是农民,每天放学帮家里干农活,各种苦都吃了。但即使这样,十岁时,他对母亲说,“我上学的书本和笔记千万别拿去当废品卖了,一定得留着,万一哪天我成了大人物,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1989年,他以高考超过重点本科50分的成绩考上了南京大学。那时大学生还是吃香的,可在学校里个小、没钱、自然没女孩子喜欢。毕业后去上海做了白领,月薪400(一说为600),在当时这几乎是全国平均工资的两倍,但他还是辞了,因为“他想给父母买大房子”。

随后就出发,一路上折腾了两个星期才到了深圳,此时身上只剩下了10块钱。没钱住旅店,就到路边的一个桥洞下栖息了一晚。由于他大学专业是天文学(一说是哲学),结果三天都没有找到工作,后来他索性把大学毕业证收起来,掏出高中毕业证,倒找到了工作,是一家灯泡厂,不久担任扣丝部部长,月薪3千,手下有800个女工。

当时,用于灯泡的钨丝极细,需要女工压接到灯泡里去,这对眼睛伤害极大,很多人眼睛劳累流血。当时的王文银还是怀着一腔热血,实在看不下去,带着工人罢工,结果,参与罢工的都被开除了。据说后来王文银将自己的薪水分给众人,只能收废铜烂铁,又开始睡桥洞。。

不久他找到了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叫恒都的港资企业做仓库保管员。这是一家电线插头生产厂,缆线、插头、连接件,还有物料编码也就有几千种。他只花了一个星期就把全记住了。

发工资后告别了住了一个月的桥洞,租了一间3平米的小房间,经常漏雨,有次下雨他正睡觉,水淹到胳膊才发现。

1994年春节后的第一天,香港老板来到库房例行检查,随口问了仓库的总经理:“最近销售不错啊,我们的S415线缆还剩多少?”总经理说去查查账本。一旁的王文银回答“报告老板,还剩1252个。”老板上下打量他,又问了几组数据,王文银还是对答如流。

老板回去后的第三天王文银就被任命为“库房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随后在一年内连升七级,直至成为总经理助理,据说一年拿的奖金和提成有百万元之多。之后,从总经理助理到营业部主管、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王文银不过用了2年时间。

任总经理期间,王文银敢于提拔年轻人为中层骨干,同时对销售提成重点向一线员工倾斜,并且自己亲自跑销售,结果当年恒都的业绩就增长了300%。恒都公司的总裁曾经这样评价王文银:“大部分人营销人员是撞墙立刻回头,而王文银如果撞到了墙,肯定会在墙上打个洞,然后将洞扩展成一扇门。”

从总经理到老板

1995年,不甘于替别人打工的王文银用之前4年时间里赚到的500万创办了携威实业有限公司,专做电源线买卖。万事开头难,搞销售起家的王文银决定先做人再做事。对于上游供货商他先付款再拿货,对于下游客户他先发货再收款,这其实风险极大,只要一边出现问题,公司就可能倒闭,但他还是决定这么做,尽管那段时间他非常紧张,但还是挺过来了。

这次的成功使他更加坚信,人脉就是生意。

那么自己的人脉究竟如何呢?王文银想出来一个测试方法。

当时,正好他的孩子降生,决定请所有供应商和客户来喝满月酒。本来准备的是10桌,100人规模,没想到那天一下子来了200多人,临时又加了10桌。有客户在席上说:“王文银宁愿自己垫钱都要跟我们做生意,这样的人上哪去找?”

事实证明,王文银认为的人脉关系果然很有作用。一次一个潮汕的客户下了一张900万的大订单,因为相互合作了四五年,王文银想也没想就将货发了过去,没想到到了收账期,人却不见了,找了一个月也没找到,他又不忍心拿那个客户的房子抵债,里面还住着那客户的老婆和两个孩子,只好自认倒霉。不过就是这900万的窟窿一下子把王文银推到了破产的边缘。没钱的他只好和一家家供货商求情分期付款,最终,其人品起了作用,绝大多数的供应商都同意分期付款。

这次的经历也让王文银更为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为了对这些人进行甄别,王文银出了一个怪招:模拟失败试验。

他向外界宣称:下属的一个工厂将要倒闭了。消息传出后,各供货商反应不一。有的立马翻脸,上门逼债;也有的表示可以缓缓。

以此王文银筛选出了一些值得信赖的供货商,结成了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王文银说,“我总结了很多企业成败的经验,结果是,大部分企业是败在合作伙伴手中。”

这通常在企业起步阶段,做大后更要慧眼识人。对人才的执着与一掷千金,为王文银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里面尤其是对日后关键人物巫冠逸的追求。作为世界著名的台一铜业协理,在铜材行业呼风唤雨的巫冠逸一开始并没有把王放在心上。“即使先付了款,我还要看人供货。我刚开始不太理他。”巫回忆说。

王文银曾专程到广州拜见巫遭拒,得知巫喜欢高尔夫球,常请他打球,有时候还会送领带、手包。打球之前,王甚至还为球童培训,以至于球童在巫面前都夸赞他。打完球后,王文银每次都会邀请他去工厂坐坐,无所不用其极。软磨硬泡如此长达四年之久。

终于2004年,巫“稀里糊涂”加入正威。事后,王文银得意地说:“我是温水煮青蛙,慢慢煮死他。”后来巫冠逸做了正威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帮助王文银主动建立起风险管控、财务监管的制度和体系。他行事极为自律,操守极佳。肩负铜产业在全球布局的重任,他被视为除了王文银之外,带领正威从百亿走向千亿的核心人物。

在王文银看来,“企业一定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们公司里所有的专业人才都比我强。我就是一个魔术师,一个导演,一个教练。”(低调的矿老板:王文银的“正威梦”2015-01-12中国有色网 )

危机中逆势“抄底”

王文银曾说,企业家中能够把握趋势的人有70%,能够把握趋势变化的人有10%,但能够把握趋势变化拐点的人只有万分之一。这里的“趋势变化拐点”,指的就是危机中的逆势突围,也是外界眼中王文银最擅长的地方。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就在别人因产品卖不出去苦恼时,王文银趁机低价分期买了100台生产设备,首次只需支付总价的10%作为定金。金融危机过后,电源线进入了旺销期,等工厂建完后的1999年元旦,王文银的工厂第1个月就实现盈利,第3个月,月销售额就从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王文银大赚了一笔,也在行业内彻底打响了名头。

“几乎十年左右都会有一次全球经济的震荡,每3-5年中国就会有一轮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王文银说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还真被王文银说中了。

2003年,一场“非典”,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很多企业为此放缓了投资,王文银再次看到了机会,正威正式杀入了上游的矿业资源产业。当时有人讥讽他:“你一个造电线的买什么矿啊,这不是自掘坟墓吗?”为此他的决定公司内遭到了极力反对,正威创业合伙人余兴旺就曾对王文银说,你要买铜矿我就走人。结果,王仍坚持,余选择离职。

那段时间,王文银不断追加投资,在江西、云南、内蒙、澳大利亚、美国、赞比亚等海内外多个地区购买了大量矿产资源,大举进军铜、钨产业,将原先的产业链延伸到了最上游的采矿、冶炼领域。正威也由此成为业内较早开始发展“采矿—冶炼—加工”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时势如其所料,“非典”过后,国际铜价、国内铜价、连创新高,王文银低价买入的矿山价值翻了数番,正威脱胎换骨。

除了买矿,正威还在危机期间以5000万元的低价拿下了深圳园区30万m²的地块,并开发成了精密控制线缆产业园,对此王文银曾说,深圳寸土寸金,如果没有“非典”,正威不可能顺利拿下这块地,即使可以,代价也会大得多。

2005年,安徽铜陵一个年产30万吨铜项目因连年亏损招商,王文银又瞄上了。这个项目需要28亿的资金,仅一期预算就要10亿元现金,而当时正威集团年销售额才50多亿,自己集团对铜原材料的需求每年才3万吨。但是他看到的是,全国每年需要的铜原材料可是300万吨,开发这个铜矿可能代替进口。

他这一决定遭到了内外的一致反对,当时,铜陵政府认为正威是个外地企业,阻碍的声音比较大,“一个自己的铜矿干嘛给外省人呢?”对此王文银。他一口气请了十多位省上和中央的领导来调研和视察,当地政府的官员一看立马不说话了。

而公司内有几个股东在劝阻无效后当场将股份全部转给了他。就连掌握财务大权的老婆此时也不给他转钱,说“你要折腾就折腾去,我要守着这些来之不易的钱”,气得王文银当场就将手机摔了。

各方受阻下,王文银被迫卖了两个厂子还不够,而为了到银行贷到款,每次请客都要喝倒在酒桌上以示“诚意”。而他原来的满头黑发,没到两年就掉光了。随后的结果大家看到了,他再次挺了过去。项目于2009年8月正式投产运营。

2009年,全威(铜陵)铜业公司的营收就突破了百亿,成为安徽省首个年营收超百亿的民营企业。铜材一直处于进口状态,其中线材、母材占据40%以上的进口份额。自2009年铜陵工厂投产至今,其每年25万吨的产量一直供不应求。这一切都在王文银的预料之中。近十年来,全威铜业年营收不断翻番,已然成为了正威集团的“主心骨”。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铜价暴跌至每吨2万多元,王文银再次逆势出手,连续并购了一系列贬值的欧美铜加工企业,买入了几十万吨现货铜,其大胆的做法再次令很多正威管理层捏了把汗。

不仅如此,他还以同比更低的成本,在日内瓦、美国和新加坡设立了三个海外总部,将一批全球顶尖的行业人才收入囊中,大举扩张。

随着危机阴霾的逐渐消散,铜价开始回升,王文银以每吨4到8万元的高价将铜出手,其利是买时的两到四倍。当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危机后舔舐伤口时,正威却为此实现千亿资产裂变——从2008年的年收入116亿元,3年内一路涨到了2011年的1280亿元。

研究政策好赚钱

不久后的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夕,诸多政策和形势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之际,王文银再次准确把握住了拐点,于全球储备大量矿产资源和土地,最终带领正威跨越了二千亿营收的门槛。

三次危机,四次大抄底,令王文银看上去像个精明的赌徒,在全球资源并购和大宗商品贸易的“赌场”上屡试不爽。

“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我们要并购一家企业,可能提前5年甚至10年就开始关注它,等机会来临的时候,等它跑不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果断把它吞下。”

早在20多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王文银就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规律。他发现,每十年左右就会经历一次全球经济震荡,每三五年就有一轮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而这都是抄底良机。基于这种认识,王文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就曾有过准确预判。

此外,王文银对于国家政策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在正威集团内部,有专门部门每天都会对全球报纸进行摘要整理供王文银预览,而为了深入研究国家政策文件,正威还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部。

除了经济规律和国家政策,王文银对整个市场的观察也相当透彻,这来源于他多年的积累。王文银的记忆力惊人,对世界前100家铜加工企业、世界探明储量50万吨以上的铜矿名单等信息倒背如流,对行业的任何情况也都了如指掌。

王文银曾说,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危机中保持乐观,是因为他看到了国内铜消费市场巨大(占世界供应份额的40%),以及铜极强的变现能力,“对市场的深刻感悟和精准判断足以抵达亿万资产。”(“世界铜王”王文银:20年从0到3300亿,从不借助资本力量、身家900多亿的“神秘人”2017-04-1513:44 华商韬略 高璇)

当我们一遍遍惊叹王文银为什么总能在逆势中成功抄底时,此时应该明白,他依靠的绝不仅是运气和胆识,还有对国际经济规律的深刻了解,国内经济形势的透彻体悟,以及对行业内市场运作的准确把握。但即使这样,我们也明白。

做大不止靠抄底

在谈到王文银的正威时,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他那几次逆势抄底,这种只靠一时的赌运来获取大富大贵的极具戏剧性经历,最对东方神秘文化并且不问规则与积累的胃口,仿佛只有一次赌对,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赌对后如何兑现,不是他们要关心的。作为产值超千亿的铜业帝国,它的今天真的就完全靠赌来的吗?

王文银的正威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赌后卖差价赚大钱当然有,但更多的是为了日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为了打造更有话语权甚至定价能力的全产业链。

通常情况下,企业都是沿着产业链条自上而下展开延伸,而王文银却恰恰相反,他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逆袭”之路。

创业初正威生产电源插头,后来开始做电线,后来王文银敏锐地判断出行业即将白热化,提前转产电缆,但原先的并没有丢,只是他开展从插头到电线、电缆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第一步。到2000年的生产规模翻了两番。

但不久后王文银发现,他最重要的原材料铜,市场和价格几乎完全掌控在客户手中,令他十分被动。要想稳定,必须完成对铜等原材料的掌控,也就是必须控制产业链的上游。为此,从2003年起,王文银逐渐开始大量买进铜矿产业。随后,王文银打下的最著名一役,就是前文所讲的拿下安徽铜陵铜线杆的项目。

这里要说一下,铜陵矿业拥有较强的开采、选矿、冶炼和铜板生产能力,但铜线、铜杆生产能力薄弱,而这正是正威的强项。王文银希望借这个项目把公司在当地的铜矿开采、电线加工打通,形成产业链。这也是他商业生涯中最大的一笔赌注。

最终,从矿山到铜板、再到精铜制造,正威完成了铜产业链的全布局,在生产过程中大大保留了每个环节的价值,实现了效益的稳步提升。对此王文银很是自豪,他常常戏称自己是把“插头”做到“石头”的第一人。(王文银:隐忍,神秘,身家900亿的世界铜王2017-04-16制造界网)

有了这种自下而上的全产业链布局,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定价的本钱。以铜线杆制造为例,正威的产能在全球已超过10%的份额,这样的规模给了王文银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筹码,“以200万吨采购额为例,仅压低1%的价格,就有超过10亿元的利润。”

完成了铜业的布局后,王文银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于2011年开始进军半导体和高新材料等产业链。现如今,正威在这两个产业链方面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在王文银看来,“如果说铜业代表过去、高新科技产业代表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则代表着正威的未来。”2013年,正威并购了韩国三星8英寸晶圆制造厂的设备。

2015年开始,正威先后成立了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河南金属交易中心和湖南国际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围绕地方名优特农产品、银、锡、铜等有色金属及矿产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交易。基于大数据管理,这些平台解决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实体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我们吃着碗里(铜业)的3000亿,煮着锅里(科技)的300亿,种着田里(文化)的130个亿,一定要把这个顺序搞清楚。这是人生智慧的成长。”(王文银:隐忍,神秘,身家900亿的世界铜王2017-04-16制造界网)

让我们再来回顾正威产业链演变情况。

最初的1.0版本,也就是租用园区和厂房;2.0版本自己的产业园,拥有了自己的厂是有了自己的园区和产房;而采用“工商联动”、“产融结合”的运营模式将工业、商业等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工业综合体式的产业形态和运营模式,也就是3.0版本;而在此基础上,整合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形成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从体量还是复杂程度都达到了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规模的产业新城,这种模式被称为4.0版本;在王文银的宏伟蓝图里,正威未来要将城市产业、大学、研究、居住、旅游、商业、物流、贸易、金融、总部等十大元素整合于一体,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建立正威5.0版本的未来智慧城。

这样,在不断地自我突破过程中,正威经历了五大产业链条的突变:从供应链转变为客户链,从客户链转变为产业链,从产业链转变为价值链,从价值链转变为生态链,从生态链转变为无边界链。(低调的矿老板:王文银的“正威梦”2015-01-1209:12:00 中国有色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睡桥洞到千亿富豪,真正白手起家富豪,儿子跟王思聪是好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nq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