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内心愤怒(压抑情绪如何转化)

内心愤怒(压抑情绪如何转化)

作者: 舍得_之间 | 来源:发表于2023-03-04 08:32 被阅读0次

    嗔,愤怒;恨,怨、仇视。嗔与恨,都是人们对不喜欢的人或事产生的一种极为反感的情绪。尤其是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条件反射地产生愤怒。在佛教中,这就叫嗔恨心,是对于讨厌的事物的一种过分偏执。

    在家庭里,家庭成员会因家庭消费、父母赡养、孩子教育、接待亲朋等意见不同,产生冲突。或是饭菜口味、家务整理、起居时间等习惯不同,产生不愉快。甚至牙杯摆放、是否冲马桶等小事,相互抱怨,发生争吵。长此以往,这些家庭矛盾积怨成恨,甚至恶语相向,劳燕纷飞。

    在工作中,同事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办公室政治明争暗斗,导致同事关系紧张:考核奖励不公;有的人在领导面前诋毁自己;编造谣言,挑起是非;徒弟踩着师傅肩膀往上爬,恩将仇报,等等。遇到这些,轻则心生怨恨,重则以牙还牙。

    在社会上,有的人不讲公德,恃强凌弱,甚至恶霸一方。弱者出于自我保护,只能忍气吞声,但难压怒火,等等......

    可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不高兴的事。如果再“冤家路窄”,那个讨厌的人总也躲避不了,极度压抑的情绪也会转化为愤怒,虽然这种愤怒有时会以其他形式表现。

    嗔恨心是一种极为有害的情绪状态。人在愤怒时,肾上腺素分泌就会改变,使身体处于“应激”的“战斗”状态,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长此下去,身体积累毒素,导致身心疾病出现,如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失眠症,甚至精神症状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结果表明,当代人位居前列的健康杀手,如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都是身心疾病。很多慢性病也都是由于情绪引发。

    此外,如果一个社会普遍存在不满情绪,也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环境恶化,甚至引发各种冲突,乃至战争。

    佛教中,贪嗔痴是三毒。《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大智度论》也说:“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嗔恨心十分危险,它会让人损失功德福报。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也希望自己有能力解决冲突,天天快乐,但往往事与愿违。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有的人受早期家庭的影响,个性就敏感,易怒,很难改变,即便学佛也习气难改;有的人是处理问题的能力不高,也缺乏学习提高的主动性与学习方法;有的人是遭遇的逆境痛苦太多,很少或者没有过成功解决问题的先例,干脆不报希望,等等。

    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从烦恼的泥潭中跳出来?其实,我们可以从一些技巧当中开始尝试改变。

    呼吸制怒法

    在情绪特别激动时,可以做深呼吸,倒数10个数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冲动是魔鬼”,很多悲剧就是一瞬间头脑一热失去理智导致的。

    清洁醒脑法

    马上去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慢慢用水洗洗手,边洗边照照镜子。水流的声音和清凉的水温,都有助于让头脑清醒,恢复理性。

    运动减压法

    立刻换上运动鞋,去户外进行半小时运动。运动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感。运动时可以戴上耳机,听音乐;也可以在内心和自己对话,从而排解情绪。

    转移注意法

    做机械性任务,如拖地等家务,不复杂又重复性,不会增加脑子的压力,又会因为劳动结果让人愉快起来。还可以抄书、练毛笔字等,这时全神贯注笔尖的运行,注意力变得集中,会忘记发生的不愉快。

    第二天再复盘

    人在愤怒时,会出现一个怪现象,就是事发的场景会像放电影一样,反反复复在脑海里上演,自己对着假想敌一遍遍怒吼。不要在当天就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先放下,好好睡一觉,次日再对烦恼情景进行“复盘”:到底发生了什么?谁对谁错?……尤其很多家人间的冲突,第二天再想,自己都觉得是不必计较的小事一桩。

    寻求心理支持

    如果你有无话不说的闺蜜或好友,恭喜你。无论遇到什么,你还有后盾。有时候向朋友倾诉,情绪就得到化解。如果没有熟人资源,可以寻求社会工作者,比如志愿者热线。如果这些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尝试心理咨询。专业的心理辅导可以从更深层面,改变人对事物的认知,既可以疏导情绪,也可以解决问题,从而双赢,增进身心健康。

    提高佛法修学

    当然,佛法的对治是从更高的层面来要求,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一旦嗔心灭,一切善法生。”佛教的念佛、持咒、坐禅等,都可以调伏情绪。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帮助我们暂时调伏烦恼,而不能彻底断烦恼。最终我们还是要通过学习佛法智慧,提高人生智慧。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佛法要求我们要怀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还要从根本上,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看待一切事物,包括逆境,也包括顺境。

    佛教说嗔

    《佛说十善业道经》:“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

    《法句经》:“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

    《华严经》:“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佛说遗教经》:“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

    《大智度论》:“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杀嗔诸佛赞,杀嗔则无忧。”

    我们的问题:遇到气愤的事,你是怎样调伏愤怒的? 欢迎留言……

                  转自~~深圳东山寺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心愤怒(压抑情绪如何转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ty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