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读《由内而外的教养》,读的时候脑子里会时不时地飘过《当我遇见一个》的影子,都涉及到原生家庭对自己,以及养育下一代的影响。相比来说,我更喜欢《由》,因为它较为客观,并且,主旨在于引导读者朝前看,交给你处理问题的方法,告诉你,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去接受、去适应、去调整,不完美才是人生。
《当》有些生硬地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父母了,虽然我最初读完的时候,热血沸腾,一时间引为知己,还复读了一遍,可是越看心越慌,尤其是我又读了《正面管教》、《被讨厌的勇气》、《孩子,挑战》这一系列源于阿德勒心理学的书籍之后,我的热情基本消失了,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又成了阿德勒的粉丝,但是至少我愿意相信这种教会人通过改变对自身、对事物、对世界的看法,从而改变生活态度的哲学。因为我们的人生,只能一路向前,没有回头路,过去留下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通往未来不可或缺的印记,既然抹不去,那么,我们可以转变看法,留下好的记忆,积蓄成力量,吸取失败或不成功的教训,造成武器,披荆斩棘继续前行。
关于原生家庭,虽然我也不觉得自己很幸福,虽然我也经常吐槽之前的种种不快乐,可是随着年岁增长,和孩子的出生、慢慢长大,这些事也可以渐渐释怀了。不仅仅是因为养儿方知父母恩,而是觉得,既然我们不应该苛责孩子,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求全责备地对待父母呢?只是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
其实我们的父辈很苦,因为我们的祖父辈都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能活下来的人就已经很幸运了,我们的父辈出生的年代,祖国百废待兴,物质极不丰富,精神生活匮乏。我爸爸曾经跟我说过一套顺口溜,说他们上世纪50年代生人是: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然后就下乡,回城没工作。一辈子也都是在疲于奔命的状态,等到老了,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才开始觉出来当年愧对孩子了,于是就狠命地宠着孙子,以弥补当年对自己孩子的亏欠,捎带手引发了一系列家庭问题。哈哈,坑人专挑一代人坑。
我这算是给父母这一辈人形成的原声家庭问题,找时代的理由了,但是,任何问题脱离社会和时代的大环境单独讨论,都属于无根浮萍。不信,你去伊拉克问问,有多少人关心育儿问题?估计连接受采访的时间都没有吧,有时间赶紧去找点吃的或者是避难所吧。当然,这么举例子有点极端了,但是真得感谢祖国强大了,至少没有战争,至少天下太平,我们才能认认真真地痛恨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校车安全问题,以及研究、学习优生优育、正面管教的问题。我们还算是生在了好的时代、好的国家,至少战火纷飞还只停留在电影电视里,至少世界和平的祈愿还只停留在概念上。
所以,原生家庭的问题,如果你看得开,也不算什么大问题,而且,如果你真的觉得有问题,那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吧,因为大部分父母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最多可能会觉得我们想的太多……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