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质量工作中的用户思维(整理更新)

质量工作中的用户思维(整理更新)

作者: 囧人腰疼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14:07 被阅读0次

什么是用户思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商业中,这个矛盾改变的最好证明就是流量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

简单来说,用户思维就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这与之前大家常用的流量思维是不一样的。

流量思维中,用户只是一些冷冰冰的数据,企业只要让进入的用户流量大于走掉的用户流量,企业就能活下去,但是这种思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口红利时代的过去,就慢慢变得不再可行。

这时用户思维就出现了,不同于流量思维的是,用户流量的增加不再是重点,重点变成了留住正在使用的用户。思维一旦转变,做法跟着改变,流量思维更在意宣传,用户思维更在意用户的使用体验;流量思维更在意营销,而用户思维更在意做好符合消费者利益的产品……

举个例子,2017年在线少儿教育“VIPKID”,他并未进行大规模的营销和投放广告,只是靠做好口碑,服务好它的老用户,通过老用户口口相传,就获得了70%的用户增长,而这仅仅20万的用户,却为企业带来了50亿的营收。

在流量思维里,这是一个奇迹,但是在用户思维里只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取得的巨大成果。
 
 
 

制造企业的用户思维


制造业和用户思维的结合,豪华电动车品牌特斯拉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传统汽车企业总是从技术出发,去钻研电池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可是特斯拉的第一步是去发现用户的需求,他们发现硅谷里行驶的普锐斯(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总是和路虎、奔驰、宝马停在一起,这些车主购买环保车并不是为了省油,而是追求与众不同(别人都在耗油,但是我不一样,我爱护环境),于是,他们便锁定这部分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群体、需要名声的社会名流及明星。

锁定用户群体后,接着他们开始研究用户的产品体验,考虑一辆怎样的车会带给他们的消费者完美的用车体验。所以拥有炫酷的外型、极简的内饰、高科技的操作系统的特斯拉汽车便出生了。

如给他们量身打造一般的汽车迎来了各种社会名流、明星的喜爱,而名流和明星给特斯拉带来了极大的示范效应,使得特斯拉2013年第一季度销量便猛涨27倍,一举奠定其电动车豪华品牌一哥的地位,让世界知道了电动车还可以这么造。

说完特斯拉,你可能觉得有点远,那让我们看看国内,以白酒市场为例,茅台、五粮液这些大品牌早已被人们熟知,让人们潜移默化的认为,没有个几十上百年的沉淀,就做不成大品牌。但是这一认知被一匹黑马——江小白打破了。

之前的白酒品牌都是在想怎样提高自己的品质、知名度、影响力等,而江小白却从用户思维出发,发现了新青年这个群体,他们喝酒只是交际、娱乐,而市场上的白酒却都非常的正式,口感也很辛辣,难以入口。

于是口味清淡、易于下口;包装年轻化、能引起年轻人共鸣;不同人数不同份量包装、注重娱乐感的江小白诞生了,而年轻人又运用社交媒体口口相传,仅仅只用了五年时间,就让这个品牌达到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香烟生产厂的用户思维


既然知道用户思维很重要,那么怎么才能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去用到这种思维?

在单纯的生产厂中,不像普通公司一样能接触到一个产品从出生到落地的全部过程,所以普通的用户思维并不能全部套用过来,能同理运用的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明确战略,我们得想清楚“消费者通过我们的产品得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依赖我们的产品?”,“我们又想从消费者身上得到什么?”这两个问题。
第二个层次,明确谁是我们必须抓住的客户,所有产品的目标群体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找准消费群体,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好恶来制定不同的产品。
第三个层次,明确我们的能力范围。弄清楚战略和消费者群体后,我们就可以把自己有限的人力、物力花费在更值得的地方,把消费者在意的确定性做好,而他们不在意的,可以少投资人力物力甚至放弃。

知道这三个层次后,于是我们在生产时遇到问题就可以有更清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以下是我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比如在工作中,遇到软高遵和普通软遵同时出现小花歪斜,位移一个毫米左右,属于C类事故,但是批量较大,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得明白公司的战略。在精造工程中,公司提出,“好看”、“好抽”、“抽起来好看”,而这三个词就是答案。“好看”主要是指外观质量的美观,“好抽”主要指烟的吸味,而“抽起来好看”所指甚多,但主要在于品牌的影响力及产品的设计感。

把战略的答案代入第二、三层后,软高遵针对的是较高端消费群体,大家交际时,消费者把烟拿出来,一看小花是歪的……指不定别人就会想,做工这么差,这人不是抽假烟吧……别人这么一想,本来出去社交抽软高遵就有“面子”的需要,让自己“抽起来好看”,结果拿出来没让自己抽起来好看,还扫了自己的“面子”,这位消费者还会信赖这个品牌吗?所以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在普通质量的标准下,对外观质量是会有很高要求的,甚至在更高价格的烟里,拉线是否能一次就轻松拉开,小包透明纸是否褶皱过多,小盒里是否有夹沫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体验。

而普通软遵消费者一定是消费力弱的人,或许是学生,或许是底层劳动者,小花歪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影响?这里插一个故事,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同学里会有不少人抽烟,但是大家没啥钱,抽的就是长征、蓝佳品这样的烟,那时质量管理没现在这么高标准,他们买几十包就有一包烟里有一只反的,想想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按照我们的质检标准,这就是倒装烟,肯定是质量事故,几十包有一包更是比较严重的批量质量事故,但是那些同学得到了,非但不会生气,反而是超级开心和兴奋,他们觉得那支倒装的烟是幸运烟,会拿出来对着那支烟开心的许个愿望……而这种价格烟的消费者,他们真正在意的是,“自己好不容易买的烟,份量一定不能少”,所以,少支、空头、轻烟端、吸阻小这些问题就会是他们眼中的大问题。

了解到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心理,那么不同烟质量的侧重或许可以稍作调整,同样的C类事故,高端烟一包也不能过去,但是低端烟可以放宽外观质量尺度,从而把节约的人力物力放到更重要的吸味和份量上去。

就算对于同价位不同品类的烟,硬高遵或许更得中年消费者青睐,而小蜜蜂或许更得年轻消费者青睐,于是可以去市场了解他们这样的不同消费群体对自己喜爱的香烟最看重的是什么,是炫酷的外观和吸食体验?是稳定的品质和口感?又或许是一种情怀?一种对贵烟的信任?

对于消费者在意的,努力做到120分,会让他们惊喜,但是他们不在意的,做到200分他们都不一定看得见。

在通常的想法中,做市场的一定是离消费者最近、最了解消费者的,但是每一种香烟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消费群体,生产厂在研究制造香烟的同时,其实就是在满足这个消费群体的需求,那么,最应该和消费者亲近的应该是我们这些制造厂才对,去了解消费者,变成他们肚子里的“蛔虫”,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我们的行为,这样的产品是不是更能抓住他们的心?

于是乎,我们是不是可以使用主观概率来调整各个制造环节的权重,消费者在意的,调高概率,本来是要求合格率99%的,调整到100%;消费者不在意的,要求合格率95%的,调整到90%再观察市场反应。这样慢慢的调整后,产品也会慢慢更加符合消费者的想象。
 
 
 

结语


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不断的变好,人们对商品的品质要求必然会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原来的思维,重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自己的产品给目标用户带来的价值是不是用户现在需要的价值,并根据这些思考不断的去满足用户,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盈利和长远发展,以不变应万变已经是过去,时刻变化去适应市场才是未来的道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质量工作中的用户思维(整理更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aj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