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说到底是要给人幸福。但我们很多教育者往往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辛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家长也爱这样对孩子讲。好像儿童这段经历是为未来做准备的。可无论陶行知还是苏霍姆林斯基都认为,童年有着独立价值,本身应该是幸福的。
看看现在有的学校,现在的课堂,是不是人越来越失落?更多的是堆积知识,是比拼分数。离开了人与人的精神相遇和心灵拥抱,就没有教育。来比较一下医生和教师的工作。医生面对病人,必须保持冷静,保持理性,不能过于感情化,否则会影响他对病人病情的分析和判断;但教师相反,面对学生他必须充满感情,投入感情,在精神上融入学生之中,唯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和教学。因为教育,更多关注的不是因果,不是规律,不是物性,而是价值,是精神,是人性。真正的教育过程,从来就不是师生之间单向的“我讲你听”“我说你练”工程式的“机械操作”。无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载体”,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准确地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或者说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只有当师生彼此相融,彼此能够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对方的脉搏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平时最该想的是什么?应该是——此刻,我的学生在想什么?这才是教育。而不是想最近领导在想什么,最近上面有什么什么新提法,有什么新精神,有什么新文件……这些当然该想,但不是第一该想的,第一该想的,是孩子在想什么。因为“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新教育实验提出,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什么强调“完整”?很难说现在的学生和老师不幸福,但他们更多幸福是来自分数,来自考试,所以这种幸福不完整。我们要的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英国夏山学校这句话说的非常好:“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适应学校。”因为儿童的教育是最高价值。很多时候我们教学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在伤害着孩子。
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幸福的自己——不一定“卓越”,我不太赞成笼统说要让学生走向卓越,卓越只是一部分人的事,多数人就是平平淡淡,但是他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把教育的目光永远对准人的心灵,我们教育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不管外边的“新提法”如何日新月异,“新理论”如何花样翻新,我们的教育永远处于时代的最前列。因为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以上都是我所认为很受触动的话,读完很感动,李镇西老师是认真做教育的人都会思考孩子在想什么,以孩子为主导,他眼中的学校教育应该就像我们华夏,我们的心性教育。现在的课堂就是在知识堆积,可怕的是很少有人发觉它的弊端,教育说到底应该是给人幸福的,就像显峰老师一直所讲,分数高不一定会人生幸福,分数低不一定人生不幸福。真的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希望我们的华夏成为全国的示范学校,真正在推动教育改革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业,能够真正给天下儿童带来最好的教育幸福快乐!自己要努力做真正的教育者,师者,尽己之力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努力担当,努力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