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Design
信息架构设计

信息架构设计

作者: Andy_DDD | 来源:发表于2015-11-25 23:55 被阅读2687次

    一、什么是信息架构设计?

    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看产品,产品设计是完成“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这个传递链。信息正好处在数据和知识之间混乱的地带,产品的每个功能通过内容来实现产品目标/满足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将信息结构化,从而来向用户传递有意义的信息/知识。依据产品功能/内容范围列出内容需求清单,然后从将数据结构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将信息的生产、传播、消费融于功能之中,最后设计出导航系统。

    1、信息架构由什么组成?

    网站的信息架构可以分为元素、关系和传递三部分。

    • 元素的信息单元是什么,由谁产生,如何更新,有哪些自有的和附加的属性/元数据,它们如何描述信息,如果在信息存取过程中发挥作用;
    • 关系即产品骨架,数据如何产生、如何分类、如何组织、如何流动、如何发生关系;
    • 传递即产品是否成功传递的信息?使用者在哪里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信息?界面对信息的描述、指示和引导是否充足有效?
    2、信息架构要做的事
    • 设计结构(Structuring)——决定网站信息“单元”的粒度(granularity),及信息单元的相对大小或粗糙程度。
    • 决定组织方式(Organizing)——将组件组合成有意义而且各有个特色的类别。分为组织体系(内容条目之间共享的特性,信息以什么为依据分类)和组织结构(内容条目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类型)两个问题。
    • 制定标签(Labeling)——如何称呼这些类别,并由标签设计出导航系统。
    2.1设计结构
    • 确定粒度:从战略层的产品目标到表现层的信息表现,信息单元的粒度在逐渐变小,最后到达字段这一级别。
    • 信息清单:数据库的ERD方法,先确定实体清单,即《交互设计沉思录中》所说的concept matrix;然后逐步细化找出信息节点/内容和元数据内的模式与关系,通过元数据和实体来建立字段清单和信息节点,并且理清各实体自然关系。
    2.2决定组织方式

    组织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元数据,将以实体为中心的信息结构改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结构;分为组织体系和组织结构。

    a:组织体系(分类依据)

    以什么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定义内容条目之间共享的特性,而且会影响这些条目的逻辑分组方式,不同的层级、功能分类依据可能会不一样。

    • 精确性组织体系:可以将信息分成定义明确、互斥的区域。常见的是按字母顺序、按年表、按地理位置排序;以及从”如何描述这个物品“角度产生分面分类法。通常遵循MECE原则。
    • 模糊性组织体系:依赖的是体系构建的质量,以及体系内个别条目摆放的位置。常见的类型:
    • 按主题:设计时需要定义好内容的范围,注意涵盖面的广度
    • 按任务:将内容和应用程序组织成流程、功能或工作的集合。最常见的是电商网站
    • 按用户:如果用户群可以界定的比较清楚,可以提供很好的个性化服务,但模糊性依然存在,对系统“猜测”的要求很高
    • 按隐喻:多用于游戏
    • 混用
    b:组织结构

    定义内容条目和群组之间的关系类型。

    架构原则:
    • 用户的理解纬度单一:依据用户场景、功能(内容)、用户的心智模型来对产品进行分解产品目标,使得产品的分解后:
    • 不同功能模块之间区分度足够高,使得用户很清楚什么场景下去使用那些模块;同时在每个功能模块内,对用户来说,那些是扁平&单一维度的、那些是跨维度的,通过维度属性来进行功能的分类,使得用户的期望一直是满足的,当功能是维度属性是一样的时候,用户会感觉很“流畅”,不会感觉到有跳跃性。例如高级用户打算进行一些复杂操作时,他对复杂是有预期的;当用户只是进行常规行为时,如果突然要使用一个复杂操作,用户使用产品“流”的状态会被打破。
    • 内容上前后一致、紧密型强,功能上是前后在一个流程线上。例如同级(桌面导航)功能是归属于同一个父节点。
    • 同一个页面条目/强调内容上限
    架构方法:

    从上到下的拆分或者从下到上的聚合。常见结构类型:

    • 层级结构:自上而下的分类,类别互斥(在排他性和包容性之间取得平衡),平衡宽度(每一层选项数量)和深度(层级数);数据库模式:自下而上的做法,使用受控词表的元数据为文件和其他信息对象打上标签,就可以进行有力的搜索、浏览、过滤以及动态链接。。
    • 父节点、子节点包含关系的层级结构。
    • 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层级结构、由低层级中涌现出高层级结构。
    • 中心辐射结构——核心、里层、外层,一种特殊的层级化,一个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
    • 矩阵结构:对应如SWOT分析类的多维度分析和节点连接。
    • 自然结构:对应漫游思维。
    • 线性结构:如路径图、时间线是线性结构的例子;超文本系统,用作情景式导航。
    3、制定标签

    制定标签(Labeling)——如何称呼这些类别?并且在标签基础上设计出导航系统,信息架构把一个结构应用到我们设定好的“内容需求清单之中”,导航设计是一个用户看到那个结构的镜头。导航系统更多的是线索,通过它用户可以在结构中自由穿行。

    通用原则
    • 尽量窄化范围,开发一致的标签系统而非标签。
      为什么一致性很重要?因为一致性代表的就是可预测性,当系统可预测时,就容易学习。
      影响一致性的因素:风格,版面形式(字体、字号、颜色、空白、分组方式等),语法(动宾?问句?),粒度,理解性(没有重要的遗漏),用户- - (如果有必要,为每一类用户开发独立的标签系统)
    • 内容语义清晰,使用用户的语言。
    • 主干路径清晰:产品的主要功能架构是产品的骨骼,它应该尽量保持简单、明了,不可以轻易变更,让用户无所适从。次要功能丰富主干,不可以喧宾夺主,尽量隐藏起来,而不要放在一级页面。
    常用方法
    • 从已有内容中抽取(慢,费力)
    • 要求内容作者为内容建议标签
    • 找用户代言人或主题专家(SME)
    • 直接来自用户(如卡片分类,对小群标签如导航比较适用,自由列表)
    • 间接来自用户(如query日志分析、标签分析)

    二、信息架构的前提?

    实践信息架构设计模式的基础:用户,内容,情境。

    • 必须了解网站背后的商业目的,以及可供设计和实践的资源,想办法把信息架构和企业的目标、策略、文化结合起来。
    • 必须注意目前内容的质量和数量,以及一年后会如何改变。所有权(内容谁提供?所有权是否分散?是否有外部信息提供商授权的内容?),格式,结构(文件、内容组件、xml),元数据(有多少元数据用来描述内容和对象?手动还是自动加入标签?质量和一致性程度如何?是否有受控词表?用户是否可以自定义标签?),数量,动态性(成长率或周转率如何?明年会增加多少内容?内容多久会过时?)
    • 必须了解主要观众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搜寻行为。

    三、信息架构做了什么?

    在《用户体验的要素》一书中Jesse James Garrett提出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信息架构贯穿这五个层面,通过对在五个层面要做事情进行结构化,会发现信息架构可以分为元素、关系、表达三部分,通过设计结构、决定组织方式、制定标签这最基本的任务三元素来做出下面5个组件:

    组织系统
    • 网站内容分类或分组的主要方式(如按主题/任务/用户/年代)和内容组织结构,也称分类法和等级体系。
    • 标签云图也是一种组织系统。
    标签系统

    即前文所述的制定标签。

    导航系统
    • 全站导航系统
    • 区域导航系统
    • 情境式导航系统:用链接同意连向相关内容,通常内嵌在文字内,一般用来连接网站中高度专业化的内容。
    • 网站地图/目录
    • 网站索引:排序后的链接列表
    • 网站指南:针对特定主题提供特定信息,以及连向网站中相关子主题的链接。
    • 网站向导: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引导用户,也有连向网站中相关子主题的链接。
    搜索系统
    • 搜索界面
    • 查询语言:搜索查询的语法。
    • 查询构造器:一些提升查询效果的方式,场景包括拼写检查器(qc?),词干分析、概念搜索(?),以及从词典取出同义词。
    • 搜索算法:决定哪些内容可以满足用户的查询。
    • 搜索区域:网站内容子集,经过特殊的索引设计以满足较细致的搜索。
    • 搜索结果:如何分类、分级、排序、聚类,显示多少结果。
    • 最佳猜测(Best bets):历史记录、热门搜索时常见的例子。
    控词表和叙述词

    叙词表通常是包含上位类、下位类、相关关系的叙词链接和优选词的说明,组成的受控词表,搜索系统可以同受控词表中取出查询的同义词以提升查询效果。

    四、信息架构提供了什么,为了满足需求,数据如何呈现?

    信息架构为内容提供了情境
    • 告诉我们现在在哪里。
    • 协助我们移动到其他关系紧密的网页。
    • 协助我们以层级方式(结构和目录)和情境方式(相关内容和功能)在网站内移动。
    • 让我们可以操控内容以便浏览(如筛选和排序)。
    • 让我们知道可以去哪里找到基本服务(如登录和帮助)。
    提供浏览信息的帮助
    • 组织系统
    • 全站导航系统
    • 区域导航系统:严格的层级结构中可能只提供一个页面的父节点、子节点,如果信息架构,反映了用户对整个网站内容结构的思路(这也是用户心智模型,要帮助用户理解网站内容),那么局部导航是非常合适的。
    • 体现自然结构的导航:主要提供到兄弟节点“中间页”,提供专递,几乎全部是链接,知乎、微信个人页面。(非常能满足浏览式的用户场景)
    • 情境式导航系统:用链接同意连向相关内容,通常内嵌在文字内,一般用来连接网站中高度专业化的内。“内联导航”嵌入页面内容的一种导航,如页面文字中的链接,如订单中的快递信息。
    • 其他独立于功能和信息的导航:友好导航、网站地图、索引表,常常提供非必要、为特殊目的去设计网站地图/目录
    提供搜索信息的帮助
    • 搜索界面
    • 查询语言:搜索查询的语法;
    • 查询构造器:一些提升查询效果的方式,场景包括拼写检查器(qc?),词干分析、概念搜索(?),以及从词典取出同义词;
    • 搜索算法:决定哪些内容可以满足用户的查询;
    • 搜索区域:网站内容子集,经过特殊的索引设计以满足较细致的搜索;
    • 搜索结果:如何分类、分级、排序、聚类,显示多少结果。
      参考文献
      1、《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
      2、《用户体验要素》
      3、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19820
      4、http://www.uegeek.com/reading/web_ia_not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架构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cx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