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听《切尔诺贝利》这本书的时候,心好痛。人总是要为自己的无知而买单,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生活中我觉们也经常会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一个爸爸给我讲述他现在上初三的孩子学习成绩退得厉害,很是着急。孩子的数学和英语本来是强项,但在考试的时候,很多空缺不填,不是他不会,他不想填。爸爸就更急了,如果是不会还好受一点,明明会的也不做,太急人了。
通过细问我了解到,他爱人是小学老师,在单位非常卖力,六点多出门,很晚回家,有时还要住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很严厉,但投入时间却不多。
因为他爱人的工作卖力,在单位一直在一线的重要岗位,做年级组长,做教导主任。在单位可以说他爱人是个能人,很有威严。于是她把这份威严带回了家。这个爸爸说,他爱人在家对他也是命令的口气。
从他这个描述我可以想象得出这个妈妈的形象,在单位勤勤恳恳的付出,同时做着管理层,每天要布置很多任务给下属,而且都是命令的方式,说一不二。她习惯了这个方式,习惯了这个角色,以至于回到家她依然以这样的身份和状态面对家人,她忘记了在家里她应该是慈爱的妈妈,温柔的妻子。
孩子的反常行为就是在反抗妈妈,他会做也不愿意做,是情绪被卡住了,他的智商没有任何问题,据了解他的成绩在年级排名也是可以的。他的情绪来自于妈妈的无知。
这个妈妈不知道要切换身份和角色,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身份,她需要切换的。她只有一种身份去面对不同的人,一定会出问题。面对单位的同事和孩子,她可以以管理者和老师的身份,为了更好地管理,但在家里是一定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且她的孩子已经是初三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要独立被尊重被看见被肯定和认可。从这个爸爸的描述里,我可以想象这个妈妈平时也没有时间关注到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或者成绩出现波动的时候,妈妈大部分时间都是用讲道理或者责备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逆反是必然的。孩子妈妈很重视成绩,孩子成绩下降了就会唠叨孩子,孩子更加反感,于是考试的时候连会做的题目都不做,来表达他的抗议。
这个妈妈或许自己还很委屈,自己那么努力,在单位是人人尊敬的管理层,面对那么多学生和老师她都处理的顺风顺水。但当面对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会很无力,看着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很上火,却不知道这样的结果都是她的无知造成的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