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王阳明
王阳明认为,人心就是天理,实际上哪还有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呢?虽然心外无物的看法与唯物主义观点相悖,但王阳明关于从人的内心去寻求真理的看法,是有其道理的。
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只有当内心达到了至善的境地,其外在的言行举止才能表现出善的一面。
贪泉是泉的名字,全民据史料记载,它地处广州北郊30里的石门镇。传说人因此水,便变得贪而无厌。
西晋时,中央派往广州的几任官员,差不多都因经济犯罪而被撤职查办,人们传说是因为他们喝了贪泉的水。
后来,中央派了一位廉洁的名吏吴隐之任广州刺史。他到广州后,来到贪泉旁,从这里面取水而饮。旁边有人就说了:“过去呀!有官员经过这个泉水时,都要饮上一杯,来显示他们的风雅,但这些官员都贪赃枉法,爱钱如命,此泉水喝不得”
吴隐之问那些人:“那些不喝泉水的老爷们是否清廉呢?”有人就说:“还不是一丘之貉。”
吴隐之连喝三杯后动情地说:“贪财与否,取决人的品质,我今天喝了贪泉水,是否玷污了平时做官的清廉的名声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后来,他任职期间,做官清廉,并没有因为喝贪泉水而贪污。
贪与不贪,并不在于一泉水,没有饮贪泉水的人,也会照贪不误。一个人贪与不贪,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并不在于外在的条件。
心中所想会影响我们行为,一颗平静而宽容的心,能够令人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一颗躁动而沉重的心,则令人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
只有以修心为先,才能更通透的知晓世间的道理,才能更真切的把握为人处事的度。
希望我们能够日日更新,时时自省,不断清除内心的污垢,便能摆脱俗世的困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