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个读书群里推广我的公众号。一位群友私信我:“最讨厌你们这些退休人员,闲的很。每月拿着固定的退休工资,啥也不用干。理所当然天天岁月静好。你知不知道,还有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领导,天天过着鸡飞狗跳的生活。你的那一套说教让人很不舒服。我们要吃鸡肉,你却天天煲汤,还是虚的。”
骂得好,骂得妙,骂得老娘我哈哈大笑。我点了一百下,送了他一百朵玫瑰,真心的。
还有一个群友留言:“谢谢你,读你的文字,犹如遇见知音,温暖而有力量。”
赞得好,赞得妙 ,赞得姐姐我开怀大笑。我也送了他一百朵玫瑰,真心的。
我想起了鲁迅《坟》这篇文章的题记:“……我写,自然是因为还有人要看,但尤其是因为又有人憎恶着我的文章。……苍蝇的飞鸣 ,是不知道人们憎恶它的,我却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飞鸣就偏要飞鸣。我的可恶有时自己也觉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鱼肝油,以望延长我的生命,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乃是为了我的敌人——给他们说得体面点,就是敌人罢了——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
我没有鲁迅先生的幽默,也没有敌人,更没有给谁留缺陷这个主观的意愿。但客观上,每个人写的东西都是两种结果:堵了一些人 ,温暖一些人。
你知道会堵到谁?你又知道会温暖到谁?
不知道。那就但管行事,莫问前程。
再由这件事推广开来,生活中谁做事不会听到各种声音呢?赞成的,反对的,漠不关心的,冷嘲热讽的……
你不能因为有反对就退缩逃避吧?何况,合头语不一定是真实的,批评的更利于改进。
如果称这种局面为“困难”,在困难面前我欣赏这种态度:拿起,放下。
能拿起你就拿起,不要顾及颜面和什么观念;拿不起,就放下,不写了,没这回事了。
“拿起、放下”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重视批评意见,加以改进;改了就放下了,不要再加进情绪啊心情啊什么的瓜葛。
唐末著名高僧布袋和尚有首诗:“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
生活里时时事事都是布袋,对待布袋,也只有两种选择:拿起、放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