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告别纯自嗨文章的四个要素

告别纯自嗨文章的四个要素

作者: 海馬 | 来源:发表于2016-04-24 23:18 被阅读157次

    ![Uploading 犀读_064577.jpg . . .]
    为什么我写出来的文章个人感觉非常好,但是读者反馈却一般般?明明花了好几个小时投入写作,结果却没有几个阅读量?感觉是自己非常关心的事情呈现出给读者,为何反馈却非常一般?或许,你和我一样,也陷入了纯自嗨文章的写作陷阱中。
    何为纯自嗨文章?
    在舒明月的文集《犀读--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中,作者对自嗨文章做了一个归类:
    我留意到其中有一类文章的比例不小,即,这类文章不像是要写给众人看的,就算由公开渠道发布出去,除了父母、配偶、密友、仇家、下属……也就是对其本人存在浓厚兴趣或与之密集互动的那一小撮人,其他人很难升起阅读的兴致。总的来说,属于一种“喃喃自语”式的写法,或者不客气地说,纯属自嗨。
    读完这一段,犹如当头一棒。
    那么,如何破除纯自嗨文章的陷阱?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要写好一篇文章的四个关键要素: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有趣,也就是诙谐以及乐趣。
    在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各种段子手,他们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让一段文字刷爆你我的朋友圈。每天起床,都会打开知乎的【瞎扯】栏目,看看里面短小精悍的段子。虽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让人惊奇,不过也足够让自己保持阅读的乐趣。能够让自己每天保持阅读的栏目不多,而喜欢读这个栏目也是因为它的趣味性吸引着我。
    有用,也就是技能类文章,即我们平时看到的干货。
    不得不说,干货文章借助微信平台异军突起,即使看到了一些技能自己暂时用不到,自己也愿意发送到印象笔记存起来,某一天用到的时候就可以轻易查阅。
    技能类的文章,不得不提到PPT界里的各位大咖,秋叶老师的公众号[和秋叶一起学PPT]就是其中的典型,如果需要走干货型的写作方式,可以参考其中。选准一个点刻苦专研,专注几年积累下来,自己就成了这一方面的专家。
    有料,也就是写出自己的见闻和细节,只属于你的新鲜细节。
    很多时候都会有这么一种情况,读了一篇文章,感觉文章描述的人就是自己。但是,一旦让自己来写,却无法写出那种水平。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写出一点点的新鲜感,让读者尝到一点点不一样,相信也就成功了一半。读完以后,还能焕然大悟,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这类文章中,最喜欢秋水老师的文章。她就是生活的有心人,即使再平淡无奇的生活,在她眼中看来都充满了乐趣,从平凡小事中也可以总结出不一样的道理。所以,总会忍不住给她打赏,希望借她的眼睛去看世界,给自己思考和启迪。
    有力,也就是情感之力,还有美感之力。

    提到美感这个词,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古人的诗词里面,用文字描述的美数不胜数,自己就不班门弄斧了。
    人容易被逻辑说服,但是更加容易被情感感染。作者在书中举例说明:
    比如,有一次在行学员发来文章,写她低谷期有一天崩溃了。看完这个开头,读者的预期一定是要再看怎么个崩溃法的,你是有什么表现就称为“崩溃”了。但结果她一句话轻描淡写带过,“眼泪一直流”,24K纯敷衍。见面时我问:为什么不把崩溃的情形写详细点?她回答:不好意思啊。唉。。。不好意思详细写的话,还不如不写,拿时间干点别的也好啊。
    因为顾忌太多,所以很多时候自己都隐藏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观点,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太大的情感共鸣。有时候,写作就是需要写出那些别人不敢写的内容吧。

    最后,为什么我会喜欢这本书?
    在第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么一段,就不由自主地要好好研读这本书:
    举个例子说明,且看鲁迅《秋夜》的著名起段: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中学教案是怎么讲解的呢?如下:“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是不是感到牵强敷衍,隔靴搔痒,解释力弱到令人过目就忘?咱还是来看看台湾的小说奇才张大春的说法吧:

    (如果将鲁迅的原句)修剪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这样的两个句子,乃至于“我的后院有两株枣树”这样的一个句子……一旦修剪下来,读者将无法体贴那种站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况味。修剪之后的句子也将使《秋夜》的首段变成描写“枣树”的准备;然而鲁迅根本没准备描写枣树呢——或者应该这么说:枣树只是鲁迅为了铺陈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引子,前面那四个“奇怪而冗赘”的句子竟是写来为读者安顿一种缓慢的观察情境,以便进入接下来的五个句子:“这(按:指枣树)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张的解释令人信服。为什么信服?因为任何读者,只要用心跟随鲁迅的文字,他的大脑里呈现出的情境——镜头的转移以及画面的切换,一定和张大春所言如出一辙。只不过普通读者难以像小说家那样感觉锐敏而得于心,文字娴熟而应于手,因此只能一面朦胧觉得教案的解释不对劲,一面却又口中嗫嚅说不出所以然。而得到真正通透的解释后,除了恍然大悟的智力愉悦外,倘若读者有心,就很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关于文章起承转合控制节奏的技法了。
    有趣,有用,有料,有利,四个之中做到一个,文章就可以达到及格线了,希望早日及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告别纯自嗨文章的四个要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if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