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实话实说
汪文华: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群众心中的好支书_时代资讯

汪文华: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群众心中的好支书_时代资讯

作者: 时代资讯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07:48 被阅读24次

       初夏时节,走进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该用怎样的文字才能描述眼前?只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庄流过,水车带动的磨坊飘荡着茶香,遮天蔽日的古樟郁郁葱葱,一条条曲曲折折的青石巷道与飞檐翘角、白墙黑瓦的徽派古建筑相互交融,仿佛穿越千年时光隧道,走进一个古老的梦境。

       在晓起村,说起1964年10月出生的村党支部书记、婺源县晓起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晓起华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婺源县文华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文华,村民们个个都竖起大拇指!是他历经艰辛,带领大家修桥铺路、美化村庄、种植皇菊,使昔日大山深处“脏、乱、差”的小山村华丽嬗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游客纷至沓来。皇菊也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成为名扬天下的独特饮品。村里人因种植皇菊、吃上旅游饭,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近日,记者走进晓起村,沿着村支书汪文华的奋斗足迹,去感受他的点点滴滴。

       人行千里 不忘乡土忧家园

       汪文华,一位晓起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子。从小开始,汪文华就备尝贫穷的痛苦,亲眼所见乡亲们缺吃少穿、许多孩子因为贫穷而辍学。创业致富的梦想,在他年少时就播下了种子。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终使汪文华圆了人生的“致富梦”。每年春节回乡,看到由于大山的阻隔,乡亲们依然缺吃少穿,看到村里没钱上学的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汪文华心酸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决定回乡创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09年,在外经商20余年的汪文华,毅然放弃丰厚的收入,义无反顾地回到晓起村当起了村支书。刚上任,汪文华就遇到了难题,因为那时的晓起村是个负债累累的“后进村”。村干部、村小组长和保洁员由于长期被拖欠工资,一个个萎靡不振,无心工作。为提升村干部、村小组长和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他自垫资金43万元,用于发放他们的工资;2018年春节前夕,他又垫付68万元用于他们的工资。对此,妻子颇有怨言,可汪文华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家乡的父老乡亲信任我,推选我当村支书,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决不辜负父老乡亲对我的期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铺路修桥 让美丽成为经济

       “要想富,先修路”。在外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汪文华深深懂得,要想带领村民致富,首先要让闭塞的小山村敞开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

       从担任村支书起,汪文华就采用“上面拨一点,自己垫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带领村民们修桥铺路。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汪文华开始了精打细算。每天,他都到工地;人手不够,他就扛水泥,拌砂浆,一身泥巴一身灰的与村民一起干。

       为拔“穷根”摘“穷帽”,汪文华决定实施旅游兴村战略。根据村里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保护并开发古村落,依托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改善村容村貌,村里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汪文华亲自担任总指挥。为使晓起村家家户户都能喝上干净水,他筹集10万余元改造自来水工程。“茅厕臭气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曾是村里的真实写照,为美化环境,村委会出资6万元对分管片的新屋、龙迴坦村57座茅厕一律拆除。为营造自然景观,村里建造了50米长的木桥,并在龙迴坦村建停车场,解决了村民停车难。村里的每一项建设工程,从开工到完工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知识改变命运。汪文华深知在今天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是难以立足社会的。为给山里的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村委会出资修建了学校;钱不够,汪文华就自己凑。汪文华常说:“对孩子多一点付出,自己就会少一些遗憾。只有知识才能使大山里的孩子更全面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汪文华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昔日的小山村华丽嬗变,磁石般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晓起村观光休闲。旅游火了,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

      生态种植 晓起皇菊名扬天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天,是婺源的旅游淡季,可在晓起村却淡季不淡,每年秋季,漫山遍野的皇菊已成为晓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晓起村的黄菊为何称为“皇菊”呢?清代光绪十六年(1891),原籍江西婺源县上晓起村的江人镜,为官政绩卓著,光绪皇帝赏赐他一品花翎顶戴。在他告老还乡时,婉辞了皇帝赏赐的千两黄金,只讨取了御花园里作为药用的黄菊花带回上晓起村种植,要效仿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闲生活。不曾想上晓起村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黄菊的生长,他栽植的黄菊花异常茂盛,而且浓香扑鼻、入口甘甜、汤色金黄、韵味无穷,不但保持了原有的清心、明目、护肝等疗效,还可以直接泡茶饮用。江人镜即刻派人朝贡,光绪皇帝视为国家瑞兆,品评其特点为“香、清、甘、活”,并赐名“皇菊”,此后在婺源山区传种至今。

       谈起皇菊,有着丰富经商经验的汪文华面对记者感慨万千:“随着游客的增多,我开始琢磨,何不做自己的特产,既可增加村民的收入,又可提升晓起的知名度。”他的想法得到村民们的赞同。有些村民提议走婺源传统产业之路——制作樟木箱和樟木根雕,汪文华当即否定,“发展经济决不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经过了解,上晓起自然村皇菊由于品相好、生态,卖出了天价还供不应求,他决定种植皇菊。

       2013年,在他的号召下,70多户村民投入100万元,成立华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了皇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确保皇菊的生长,汪文华开始了查找资料,没日没夜地研究皇菊。一有空,他就到田里看皇菊,发现问题立即找专家。白天看,晚上研,就连睡觉还想着皇菊,不到一月,汪文华瘦了,不少村干部劝他,“老汪,别太过,注意身体”。汪文华说:“70多户村民都指望着皇菊,我不能让大家失望啊!”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在种植皇菊的第一年,就遇到了几十年难遇的干旱,但在汪文华的带领下,大家克服重重困难,第一年种植就获得了成功。汪文华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种植皇菊的行家里手。为保护权益,他将皇菊注册为“婺晓皇菊”商标。如今,在晓起,最显目的商品当属皇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大家纷纷表示,“跟着汪书记,我们大胆干······”。

       为何消费者如此青睐婺晓皇菊?汪文华告诉记者,关键是大山深处生态的种植和科学的烘焙。

       晓起村海拔600米左右,四面环山,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到82%,因山高气温低,病虫害稀少。砂质酸性土壤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非常适合皇菊生长,从而造就了婺晓皇菊色、香、味、形俱佳的独特品质。坚持生态种植,不施化肥和农药。经检测,国家规定的七项农残留均为零。婺晓皇菊基地因此成为婺源县惟一有机认证的皇菊生产基地。

       婺晓皇菊制作非常考究。花开繁盛之时,待晴天露水风干,方得以采摘;取花序完整、花形色泽一致的皇菊,薄摊于通风处,经经验丰富的烘花师炭火夜以继日分三次烘焙,才得以精心制作完成,这就是婺晓皇菊与其他黄菊的天壤之别。经南昌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其黄酮类含量高出一般菊花一倍,达4.9%,同时含有氨基酸11%,多糖达到14.68%,每千克含锌32.4毫克,在调节三高、消除癌细胞、排毒养颜、降火明目等方面效果显著,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泡上一杯,色如金蕊破晓,饱满丰润,香气馥郁持久,沁人心扉;品一品,鲜爽回甘,齿颊留香。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态的种植让婺晓皇菊扬美名,皇菊产值从最初的200万到如今2000多万,畅销全国各地。

      “贴钱支书”淡泊名利 乐于奉献

       回报社会,造福桑梓,汪文华掏得痛快、掏得开心,毫不吝啬。自上任村支书以来,只要村里遇上资金短缺,他二话不说,带头垫上。先后垫支数百万元。修桥、铺路、建小学,汪文华都鼎力支持,仅个人出资就达10多万元。由此在村里父老乡亲心中也多了个十分亲切的称呼——“贴钱支书”。

       走进晓起村村委会,一块块金字招牌映入眼帘。村里人知道,每一块招牌的背后都凝聚着汪文华的心血和汗水。不图名不图利,汪文华为村民操碎了心,也累垮了身体。2016年,医生确诊他为肝硬化和肾功能衰竭。临住院前,不少父老乡亲含着泪拉着汪文华的手说:“汪书记,您要早点回来,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村里还有好多事等着您处理”。父老乡亲之情给了汪文华力量,汪文华战胜了病魔,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很成功。不久,他就要求出院,因为他挂记着村里35户贫困户。当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将钱送到贫困户手中时,大家都哽咽着说“汪书记,您自己看病就花了150多万,刚一回来就想着我们······”多年的无私付出使汪文华在村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在村里村民之间只要有解不开的矛盾,都会找他调解。

       翻开汪文华的资料,一张2017年5月15日党员会议纪要上的签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密密麻麻的签字代表着全村党员对他多年来奉献精神的认可。前年,在他肝、肾移植花费巨资的情况下,他还垫支了52万元发放村干部、各村小组长和保洁员的工资,至今,村里还欠着他300余万元。多年来无私的付出,他感动了每一个晓起村民,被大家公认为晓起村广大群众心中的好干部。(文/图 记者廖红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汪文华: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群众心中的好支书_时代资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mf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