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五一假期,我在上海回杭州的高铁上听到了一首苏打绿的live《小时候》。歌的开始是青峰用他清丽的声音说了很长一段他和父亲之间的故事。他说——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跟我一样,觉得爸爸总是好严肃,好难跟他说心事...小时候,每个周末爸爸都会骑着车,带我到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公园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我们几乎不讲话了。”
这首歌就在这个瞬间重重地击中了我,因为我就像歌声中的“青峰”,来上海前,爸爸就对我的远走有很多意见。有好几次他透露出要和我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我都以哈哈的方式扯开了话题。我知道他想和我聊什么,他曾简短地在我面前说过,女孩子就差不多够了,也不用去上海了,就留在杭州,工作之后给我买辆车通勤,每天回家住。然后在差不多的年纪相亲、结婚、生小孩。
实话讲,我对这样不会受苦、舒适的生活也有向往,但是我想要有很好的发展,就像爸爸妈妈那一辈顺利摆脱了爷爷奶奶那一辈农忙的生活一样,我也想要成为突破父母这一辈阶层的存在。所以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声音,督促着我自己成为“精英”。杭州不是一个广告产业和咨询服务业发达的城市,我也没有非常好的学历可以让我一出学校就收获互联网大厂的核心岗位,上海是一个可以让我快速成长的地方,我很不容易地获得一个有价值的岗位,我不想因为安于一隅而放弃。
回到家的时候妈妈问我,“这两星期爸爸有没有联系你?” 我说,“没有,只有在五一当天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直接告诉他下午到家就结束了视讯。”
原来就在我离开杭州去上海的那天傍晚,爸爸都还不知道那天就是我要离开的日子,还以为我还留在家里。妈妈就以为爸爸总会在电话里问问我。但事实上,什么都没有。现在是3号的凌晨,我在我的房间打下这段文字,其实我回家以来,爸爸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表示,所以我也顺着台阶下,就当这个假期是一个很寻常的家人团聚的日子。
我是一个有主见并且学习不错的孩子。一路走来,重点高中、高考一段线、优秀的实习、乃至不用家长走后门安排工作的独立都给我爸在他那个生活圈子里做足了面子。周围的邻居、他身边的同事都知道他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孩子。我高中时学校因为方便父母接送孩子定制的写有学生家长联系方式的出行牌也还一直放在我爸的副驾驶台上,重点高中的校名在上面很亮。其实我看到了蛮尴尬的,毕竟我都快大学毕业了,我爸还在用我高中时的出行牌,但是我也没有主动说什么,因为我知道他很为我骄傲。
“你知道你爸知道你一定要留学之后哭了吗?”
大二的时候我在室友的影响下,也开始学习雅思。那段时间留学在我的心理份量放得蛮重的,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精英大多都有海外经历,也接触了一些海归的前辈的经验生活分享,我认识到那样的生活以及可以触达到的阶层是我想要得到的,英联邦国家的留学事件成本以及经济支出也相对可以承担。我家的妈妈和奶奶在了解到我的规划之后,也很支持我。但是我没有和爸爸像对妈妈一样可以自在地画出我希望达成的蓝图。
所以有一天,阿姨微信告诉我,我爸在我返校之后哭了。我不想再谈这件事,没理会阿姨,因为我知道我阿姨其实一直不怎么支持我花家里一大笔钱去外面留学。她觉得女孩读本科也已经很不错了,三十来万花出去负担很大。我因此对阿姨很是烦了一段时间,还觉得这全是因为她想向我爸借钱,为了防止钱被我留学消耗了而来给我做工作。
但是不管怎样,我爸爸应该确实红了眼。所以我一直对爸爸要和我谈未来很抗拒,因为我想要去拼的心仍旧很强烈,从未改变对未来的构想,我不想让我爸听了我的计划认为我自不量力、眼高于顶。
“只要你考上了,10万块无所谓。”
我终究还是因为这个顾虑,在身边人全力考雅思的时候,选择了参加考研。2020年9月份,已经准备了4个月的我,从浙江大学官网知悉我报考的MJC学费已经上涨到2年10万块人民币,并且会取消所有新生奖学金。这与过去一年8000元并且有奖学金百分百全额覆盖形成了很大的不同,与此同时,在学费上涨的同时,录取名额也没有上涨。这让我因为学费问题,在复旦和浙大间选择考浙大成为一个笑话,要知道复旦录取名额是浙大的两倍并且学费在浙大涨价后一致。
“没事,10万块嘛,你只要考上了就去读。”这次我爸给了我很大支持。虽然最后我还是以几分之差与浙大失之交臂,但我知道爸爸永远支持着我。我拒绝了所有调剂的机会,我告诉自己本科不是超级大名校,硕士一定要读一个大名校,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所以我很快在结束杭州这边的实习后,搬去了上海。
这一次我的留学梦又重燃了,或者是一年或者两年,我会带着我自己的积蓄、经验以及父母较少的支持去读书的。这一次,我也可能因为工作顺利升职空间大,选择再一次把读书延后,但是到那时我会更加成熟,也会不用再羡慕那些可以对爸爸自在表达出心情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