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18405/f5ecc019ef9ab697.jpg)
文|镜湖居士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剧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所做,这部剧作为展现宏大的家国剧场,有着不同以往的描述方式,以往的同类型题材例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些影视剧,都是从一个个真实历史人物出发,突显时代主题,表现历史当中的家国命运和党派命运。
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剧彻底颠覆了以往的这种历史剧场的表达方式,历史主体不再是那些写在历史教科书上面的领袖将领的个人历史白描,或者是历史故事陈述。而是通过化名形式,依据历史人物的实际影像影像在创作,从而突破了以往的单面人物塑造,而显得生动活泼有张力,形成了新的风格和特色,这可以说是巨大的创新。
试着举几个例子吧,第一个人物杨立青,这个主角塑造有点像陈赓将军的人生,这个故事线索来自陈赓将军的个人传记中,有几点相似的个人经历。比如说,在黄埔求学的经历,上海锄奸的特科经历,红军团长和红军校长的经历,这几个经历都和陈赓将军的生平高度吻合。
但是又有一点不同,就是杨立青的家庭背景确实不同一般的人,他的家庭在湖南很有名望,而且姐弟三人,个人经历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点都造就了他们的特征绝不完全跟历史人物相同,因为这些故事有很大的虚构空间,同时可以凸显人物个性,可以将故事讲的更丰满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3918405/3095855c2a1420ba.jpg)
第二个人物,讲瞿恩。剧中的理想主义者,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了早期共产党人身上所有的优秀的品质,具备一个高级的党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喜欢杨立华,却在大革命的特殊时代,保持自己特有的克制。对于感情,他有自己的分寸,他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但是他尽可能的在理想的边界上行事,从来不越界。
再从这个人物经历来讲,他的家庭背景像蔡和森,留法的时候,带着妈妈和妹妹,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革命家庭,一个真正的献身革命的布尔什维克人。他在黄埔的经历,像周恩来总理,他有文化有修养待人很好,谦和内敛,唯一不同的是喜欢抽烟,其他则没有什么不同,总是循循善诱,指导青年革命,给予问题解答,不轻易动怒,这一点就是周恩来的想象特点。最后,在红军撤退的时候,被留在江西瑞金被逮捕,最后被枪决,并且留下遗书,这一点又很像瞿秋白的生平,这种综合性的人物布置,让人觉得这个人就是剧中共产党人的标杆,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的标准。
故事以家庭为叙事主体,通过隐喻的方式,兄弟阋于墙,这种方式隐喻国共两党的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通过两兄弟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人生际遇,来写两党的此消彼长的政治对比关系的转变。
这种叙述风格有着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人骨子里面是认祖归宗的,在党派利益面前,兄弟情分、家庭关系、家庭伦理这种关系该如何自处,这是一种深入的探讨。革命者要不要家庭,有没有感情?这是考量一个党派的温度,一个没有情感的政党怎么会凝聚人心呢?怎么能收到别人的拥护呢?
好的作品在于情感动人,哲思道理激醒人,苍白的革命宣讲,不会引发共鸣。但是,形成于普罗大众的情感纽带,这一种情感就转化为国家大义,迅速的凝聚力量,产生感染力和凝聚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