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条件养育的代价

有条件养育的代价

作者: 于芷渲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2:14 被阅读0次

    儿童养育的十大“ 情感虐待( 暴力)”模式,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 有条件养育,即对孩子关心的程度以其行为或表现为条件”,第一位的 是“ 对孩子的不断指责、挖苦、敌意或责怪”。有些家长甚至还会说,他们之所以惩罚孩子,正是因为他们爱孩子。但其实有太多打着“爱”的名义的伤害,值得我们家长去警惕和反思。(于芷渲注:这些行为更准确的词是“训育”,教训和养育。)

    相比我们对孩子的感受, 孩子如何经历这些感受以及如何看待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才更重要。

    孩子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面对以下问题:

    即使与妈妈产生激烈冲突,我都相信她仍然是爱我的?或“ 即使爸爸不赞成我, 我也知道他仍然爱我” ?

    即使我学习成绩不好或即使我长的不那么漂亮(高大),我都相信父母仍然是爱我的?

    你觉得现在他们会怎样回答这类问题?

    你希望在未来5年、10 年或15 年内你的孩子又会怎样回答呢?


    当家长的爱取决于孩子的行为(有条件养育)时,会产生哪些结果?

    1、自我排拒。

    作为这种“ 爱” 的接受方, 孩子会唾弃自己不受认可的那部分, 这种唾弃会形成对自己部分人格的自我排拒。比如我本来是个女孩子,但是父母一直希望我是个男孩子,于是我开始排斥我的女性物质,希望长成一个男孩子的样子。这会容易让一个人长大后产生性别认同方面的困难。

    孩子天然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肯定,所以最终孩子们会认为自己只有以某种特定(父母喜欢的)方式表现( 思考、 感觉) 时自己才是好孩子,才是有价值的。

    美国丹佛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感觉自己为得到家长认可而必须达到 某些条件的青少年,最终会变得不喜欢他们自己,相应地会导致其在进入 青春期后创造一个“假我”,换句话说,装扮成 一个家长爱的人。

    而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压抑和习得性无助,这些从小长期积压的情绪会导致其与真正的自己失去联结,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创造力和成长的动力。

    2、低的自我价值感。

    多年来,研究人员已发现,“( 得到的)支持越有条件,对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就会越低”。 如果孩子得到的爱是被附加条件的, 那么他们在接受自己时也会附带条件。相反,正如卡尔· 罗杰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指出的,感觉自己被家长、甚至老师无条件认可的孩子会倾向于对自己感觉更好。

    3、无法独立思考。

    确保孩子内化我们的价值观不等于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前者会直接阻碍我们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如果家长在家里利用奖励 刺激孩子服从, 那么最终会把孩子培养成在外人面前唯命是从。

    4、研究人员还发现,惩罚“作为一种意欲根“不良”行为的手段,从 长远来看毫无效用”。不仅无效惩罚还会极度的恶化亲子关系,并让孩子忽视真正重要的事情,更加的自我中心。

    好的养育手段解放了父母,让父母回归自然、自信、自爱的道路上,从无条件接纳自己开始,无条件接纳孩子,彻底改善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有条件养育技巧最好的可能性是不起任何作用, 最坏的则是会加重问题的严重性。更可怕的是有条件养育模式还会传递给下一代。

    年幼时感觉自己只有在不辜负家长期望时才会得到爱的母亲,长大后自我价值感颇低。尽管如此,这些母亲依然会倾向于对自己的孩子使用相同的养育方式,“ 不顾这种养育方式 对自己产生的负面 影响”,继续 对 孩子施以有条件的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条件养育的代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tw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