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纳米颗粒研究的很不常见

纳米颗粒研究的很不常见

作者: 文献记录 | 来源:发表于2019-12-01 14:42 被阅读0次

    纳米颗粒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它的尺寸大于原子团簇,小于通常的微粉。一般粒径在1-100 nm之间。    纳米颗粒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它的尺寸大于原子团簇,小于通常的微粉。一般粒径在1-100 nm之间。

    纳米颗粒是一种人工制造的微型颗粒。纳米颗粒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防晒化妆品等中。纳米颗粒能够渗透到膜细胞中,并沿神经细胞突触、血管和淋巴血管传播。与此同时,纳米颗粒有选择性地积累在不同的细胞和一定的细胞结构中。纳米颗粒的强渗透性不仅仅为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有效性,同时,也对人体健康提出了潜在威胁。但至今,对纳米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还很少。

    2009年8月19日中国研究人员周三报告称,在纳米涂料厂工作数月的七名中国年轻女性在没有适当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罹患了永久性肺损伤,其中有两人死亡。这项研究首次记录了纳米技术对人类造成的健康损伤,过去有研究显示纳米颗粒可以对老鼠的肺部造成损伤。检查发现,在这些女工的工作场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肺活检组织中均找到直径为30 nm的颗粒。在电镜下观察到,这些颗粒分布在肺上皮和间皮细胞的胞浆和核质中。肺上皮细胞蜷缩,呈现凋亡形态。通过检查,所有病例都排除了感染、恶性肿瘤、免疫相关疾病等的可能性。 考虑到患者的病理改变与动物接触纳米物质后的相似,而且在患者的支气管、肺部组织中都找到纳米颗粒物质,因此推测,这些患者的疾病表现和病理改变可能与印厂内的纳米颗粒相关。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是指粒径在10~1000 nm,以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制成的固体胶粒给药系统,以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类脂为载体,将药物吸附或包裹于脂质膜中制成的新一代纳米粒给药系统。优点如下:1.控制药物释放及靶向。2.增加药物稳定性。3.载药量高。4.可包载亲水亲脂性药物。5.载体毒性小。6.某些方法(高压乳匀法)可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7.生产可放大,可用于工业生产

    SLN所存在的问题

    1、载药量评价一药物载体系统是否适用的重要指标是载药能力,SLN载药量一般只有1%~5%.虽然也有提高SLN载药量的报道,如利多卡因和依托咪酯载药量为10%~20%,辅酶Q10为20%,泛癸利酮可达50%,但过高的载药量又可能导致SLN凝胶化.载药量问题限制了SLN的广泛应用。

    2、稳定性尽管SLN与脂肪乳在组成与制备方面极其相似,但SLN不可简单视作"乳滴固化"的胶态脂质分散体系,SLN分散液实质上是一个多相体系,包括胶束、脂质体、过冷熔融液和药物晶体等其他胶体微粒。存放过程中稳定性差,可能发生粒径增长或药物降解等现象

    3、突释效应Muhlen等以丁卡因、依托咪酯和泼尼松为模型药物进行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显示,以丁卡因、依托咪酯为模型药物制得的SLN,药物在数分钟内即完全释放,且与所选用的类脂种类无关;而以泼尼松为模型药物时,药物先是突释,继而缓慢释放,且可维持释药近1wk,该体系的释药速率还与类脂的种类关系密切,如选用山榆酸甘油酯为脂质,32d内仅释药26%,而相同时间内胆固醇体系则释药58%

    文章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学习,进行知识分享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纳米颗粒研究的很不常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vz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