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读后感,读的内容是大家小书系列中周贻白先生的《中国戏剧史讲座》。
因为戏剧那一套听不懂的语言和颇显富丽堂皇的服饰,我一直对戏敬而远之。不懂就已经很难靠近了,遑论去欣赏甚至挖掘其背后的心酸热泪。
但这本小书虽然只是周先生在公众场合做的讲座,但他按照历史的演变,从汉唐宋元明清到现代,将戏的一些名称、地域、角色、搬演等等你能想到的或者不能想象的都能有条理、言简意赅地用易懂的语言的讲述出来。最重要的是,因为先生的学识深厚,名称的演化也能讲得有头有尾,非常适合初学者从整体和系统上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仅仅是了解,因为要是再深入就要阅读更多更多的剧本和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都只是纸面上的东西,因为戏这个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其实更适合去实地观看。所以走进剧场也很重要。
理论的知识我还不能记得许多,可能还是需要再多研读几遍的。但起码这第一遍已经激起了我想要了解戏的兴趣。
尤其是在乱离中产生的那些优秀的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难言的隐衷。这种探索的过程、发现新的含义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共情的过程,再加上戏人们刻苦、精湛的表演过程,还有经过历时凝练的剧本,都组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场戏,一场牵出古今、影响当下、流传后代的好戏。
比如《牡丹亭》,我开始看的时候,没有觉得多奇妙。甚至有些难解和荒谬,一些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悲悲欢欢的设定我着实不理解。即至老师讲到了杜丽娘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现实中实现和柳梦梅的爱情,只能借着梦死去又还魂才能去实现。难免就会想到自己身上也有一些不能实现的事情,变也能体会杜丽娘的难受与无奈了。
以这部戏举例就是要告诉我自己好的本子要去读,好的评论也得读,而且对于发现好本子似乎更关键。周先生的这部小书就有这样好的引导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