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利簋guǐ,商周的界碑——古代青铜器名品集录

利簋guǐ,商周的界碑——古代青铜器名品集录

作者: 蹉跎笑我 | 来源:发表于2023-06-13 00:01 被阅读0次

    周武王时期  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窖藏出土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兽面纹方座簋guǐ,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这个簋外形并不出众,锈迹斑斑,但却是禁止出国的文物。从历史价值看,堪称西周时期我国最重要的文物。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第13集讲的就是这件文物,标题为“刻下商周的界碑”,其珍贵之处在于铭文,它是唯一一件记载牧野之战的历史证物,有学者认为是西周最早的一件青铜器。

    先讲这件簋的来历,它是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公社农民挖水渠时,从发现的周代窖藏中出土。

    风格类似商晚期青铜器,圆形、侈chǐ口、深腹,下有方座,上有兽头状的双耳,双耳下有方形垂珥ěr,腹部和方座以兽面纹为主体纹饰,圈足饰夔kuí龙纹。

    簋是用来盛放黍shǔ稷稻梁等饭食的食器,一般与鼎配合使用,是重要的礼器。

    方座簋guǐ是周文化的产物,出现于商末,盛行于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晚期走向衰落。绝大多数的方座簋出土于陕西,宝鸡最多。

    方座簋可能是簋与另一种青铜器“禁”(用以承载的长方形座)的结合,或许是为了增加高度,加强祭祀的威严感。

    西周早期指周建立到周穆王时期,此时的青铜器延续了商晚期的形制纹饰,不同之处是铭文开始增长。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或“檀公簋”,“利”是人名,他追随周武王参加灭商的战争,胜利后受赏,铸造了这件铜器用来记功和祭祀先祖。

    簋的底部铸铭文4行32字,文字结体扁长,并保留有商代铭文字体,首尾尖中间粗的特征,是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作。

    铭文释读为:“珷wǔ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铭文中的“珷wǔ”是周武王的专称。“岁”是岁星,就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约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古人发现规律后,以岁星纪年,十二年为一纪。一年又称为一岁,今年称今岁,明年称来岁。“鼎”这里是“正当其位”的意思。“岁鼎”就是“岁星正当其位”或“岁星当空之时”。

    铭文可译为:“周武王征伐商纣王,是在甲子日的早晨,正值岁星(木星)当空,一夜间就灭亡了商。此后第八天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今郑州),赏赐给右史(古代官职)“利”(人名)青铜,“利”用来铸造宗庙礼器以祭祀先祖檀公。”

    在历史典籍如《尚书》、《逸周书》、《国语》、《史记》中,都有武王征商的记录,但具体时间却很难确定。两千多年来,学者们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形成了40余种结论,时间前后相差一百多年。

    利簋的出土解决了这个难题,关键在于“甲子日”和“岁鼎”,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C14测年,将武王伐纣的时间锁定到1050B.C.到1020B.C.之间,再通过天文测算木星当空的甲子日,确定了牧野之战那天就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又称宗周,今西安长安区),开创了周代八百年的基业。

    关于“岁鼎”的释读一直存在争议;现在学者多认为“珷wǔ”是谥号,是对去世的先王的尊称,所以利簋应该是铸造于周成王时期。不论如何,利簋都是重要的历史证物,以二重证据法印证了我们国家的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利簋guǐ,商周的界碑——古代青铜器名品集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bf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