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

作者: 老骥老骥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1:59 被阅读0次
雾凇

      呼和浩特市下了一场中雪后,云开雾散,给市民带来晴空万里的好天气,让市民呼吸了雪后的清新空气。从昨天开始又下起小雪,给已有的雪上加霜。特别是今早拉开窗帘看到窗外树上的雾凇,格外激动,因为这种景象近几年没有出现过,于是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跑到外边,用手机拍照这些难得的景致。这雾凇是迎接元宵佳节的雾凇,早上看雾凇,晚上看花灯是乃百年不遇的特大幸事,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雾凇

      雾凇在冬季不论南北方都能看到的天气现象,但很少出现的地方突然出现,使人们感到惊喜。小区的人们都跑到室外拍照这一突如其来的景观,一个个赞不绝口。

雾凇 雾凇

      雾凇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过冷水滴(低于零度)接触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所以在平地的物体上形成雾凇比较难。

雾凇

      据介绍雾凇分为硬凇和软凇两类。在空气和这些物体之间便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温差。如果这时温度在0°C以下,便会在物体上形成冰晶,它叫做“硬凇”。如果温度在0°C以上,便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叫做“软凇”。

雾凇

      雾凇这个名称由来已久,而且我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据记载,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一千多年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雾凇 雾凇

      “雾凇”历来是文人墨客必争奇观,从古自今有很多文人墨客赞美雾凇的诗词和书画作品。雾凇在普同人的眼里是雪花,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在画家的眼中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不论是谁,雾凇都是被人们喜欢的自然景观,是老天爷送给人类厚礼。

雾凇

      当雾凇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楼前楼后物体披银戴玉,仿若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一般。一时间,雾凇奇景便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但愿雾凇给我们带来好的运气、消失时带走我们的晦气、把幸福和健康留给人间……

雾凇 雾凇

相关文章

  • 2019-12-31

    闲话人间奇观吉林雾凇 雾凇,是冰雪世界胜景;吉林雾凇,雄霸雾凇天地鳌头。若问吉林雾凇缘何成人间奇观,且听笔者慢慢道...

  • 雾凇·啊·雾凇

    虽然在北方生活了很多年,见识过很多的大雪天,雾凇却是一次也不曾见过。 一月二十七号(回看照片时看到...

  • 春节来吉林看雾凇

    最美的雾凇该属于吉林松花江两岸。最近这些年吉林市归属地有一个雾凇岛。因雾凇而名扬全国。第一次去雾凇岛看雾凇...

  • 雾凇岛上遇雾凇

  • 雾凇

    我爹说 这条路上的 那棵树的枝很好看 像雾凇呢 没想到 快五十的老帅哥跟我讲这么文艺的话 还蛮深情的 讲真 我蛮爱你的

  • 雾凇

    【雾凇】 一夜雾仙巧雕刻 留下玉树亿万棵 棵成行,行成趟 密密麻麻满山坡 观银装,赏素裹 一望无边媚婆娑 万里无云...

  • 雾凇

    春色如水泻雪城,寒江一带柳结凌,都说吉林雾凇美,鳌占神州第一峰!

  • 雾凇

    茫茫江水起迷雾, 枯松已是白了头。 昨日问雪真心爱, 今朝白发谁人睬。 江水一去不渡船, 流水无心似华年。 白云不...

  • 雾凇

    北国雪夜后,玉脂凝江柳。 风华忆成霜,洁身更风流。 须对晴日装,七彩泛心头。 都知北风寒,谁识雕琼手。 莫道冰情凉...

  • 雾凇

    题记:银装素裹的北国,愈到寒冬,愈展现了她的瑰丽。 松花江雾凇 文:嘉晨 慢采江烟织素绡,霜肌初裹待谁邀。 晨来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雾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b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