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冗余:如果这件事太重要,请有托底机制。
在发射火箭之前,航天科学家尽量明确已知和未知的分界线,做充分准备,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
但是,太空里充满了不确定性,总有一些情况,是航天科学家不能事先预想到的。怎么破呢?
航天科学家的方法之一,就是冗余,多带几个备胎,准备备用的计算机、发动机、软件程序…… 冗余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贬义词,好像意味着“浪费”、“不必要的多余”。
真相是,如果这件事的风险是一旦发生,就严重到不能接受,那么就最好有冗余、有备胎、能托底。
有冗余,你就能大大降低失败的可能性。
2、实战演习,远胜一切理论模拟。
单独的模块要演习,组合以后还是要演习。而且内部测试,也最好模拟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
理论上模拟的推演,不如真实演习靠谱;用户们想要的,未必是他所说出来的;咱们自己真实想要的,未必是自己以为想要的。
做个人品牌的小伙伴,在理论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地迈出实战的一步,才能更快地拿到用户的真实反馈。
3、从失败中学习。
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前三次发射都失败了。
第三次发射失败,正好赶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特斯拉公司也出了问题,马斯克又离婚,已经没钱到了要向朋友借钱租房住的程度。 但是在这个时候,还有人大额地投资 SpaceX。
为什么呢?
因为它虽然一直失败,但是一直在迭代,它的发展趋势很好。
失败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失败事件本身;第二部分是随之而来的是失望、困惑和羞愧感;第三部分,是我们对失败事件的分析、调整。
第一部分不受我们控制,但第二部分却可以微调,从而实现第三部分的逐渐可控。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将恐惧感和失败分开,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即使犯错,内心也不会产生恐惧感。
4、证伪,而不是证实、证明。
人类有个强大的能力,就是总能找到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证据。
在“证明自己”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是最佳辩手。人总会不自觉地爱上自己的观点,会在争论中动感情。
费曼有句话说,“首要原则是你不要骗你自己,因为你自己是最容易被你骗的人。”越是重大的事情,我们越要有科学家的精神。
普通人只知道证明,科学家知道证伪。 当我们“誓死捍卫自己的观点”,就已经把自己绑定在原地。
不是要“证明”自己的假设,而是要“证伪”自己的假设。
有几条具体做法,供参考:
1)为了确保你不会爱上单一假设,请多制造几个假设;
2)当你拥有多个假设时,就会减少对单独某条假设的依赖感;如果你难以挑战自己的信念,就把自己和信念剥离;
3)在写作的时候,不说“我认为 ”,而是写成“本文认为”,就会对批评“本文认为”的那些争论,不再先天地抵触。
4)事前问自己“出现什么证据的时候,我就接受我的观点是错的?”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是为了把自己的火箭发射上天;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更是为了让自己,更具备思辨精神。
愿咱们都能不断打破自己的旧认知框架,不断升级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