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中国教育时,有两个话题一直颇受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和“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我有幸接触到两个同龄的孩子,她们也许可以作为这两类话题的典型代表。
看起来,她活泼开朗,但性格倔强又好强,内心十分脆弱。没有父母在身边给予宠爱,小小年纪的她十分懂得如何讨好周围的人,也许那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怀,去填补某些空白。
小雯今年8岁,家在苏北某市的一个农村。父母离异后再娶,常年在外工作,她则跟爷爷奶奶一起在老家生活,是个典型的留守女童。
小雯是个极聪慧的小姑娘,叔叔送了她一套乐高类的组装玩具,她学得很快,能够读懂拼装说明,然后独立拼装。她喜欢唱歌跳舞,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二年级的她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作业没有人辅导和督促,爷爷奶奶是最朴实的农民,他们信奉养育孩子的责任是保证他们吃饱穿暖,除此之外,很多事情无能为力。
一年中,很长时间爷爷要去小雯爸爸那里帮忙,家里只有奶奶带她。平时里,奶奶会接送她上下学,周末如果干农活,有时会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看电视。小雯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叔叔买给她的书没翻几页就丢开了。她喜欢叔叔pad上的动画片,每次都会缠着回家的叔叔提前给她下载最新的动画。
上学对小雯来说是件开心的事情,因为在家里除了奶奶,就只有那台老电视,周围没有同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上学就不一样了,不会这样无聊。妈妈生了个弟弟,她很开心地在照片上指给我看她的弟弟,她不知道妈妈是继母,也不知道那个小家伙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她只知道那是以后陪她玩的小伙伴。
小雯胃口很好,虽然有些挑食,但是正餐吃得不少。可是,她还是又瘦又小,有遗传的原因,可能也有奶奶不懂营养搭配的原因。看起来,她活泼开朗,但性格倔强又好强,内心十分脆弱。没有父母在身边给予宠爱,小小年纪的她十分懂得如何讨好周围的人,也许那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怀,去填补某些空白。
问她是否想要个弟弟或妹妹,她表示不想,因为不想和太小的孩子玩,如果必须要选,妹妹是可以接受的。此时,她的妈妈已经怀孕四个月,家里人却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
小寒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城市里,还有几个月也要8岁了。父母都是老家的公务员,但她的妈妈是上海户口。为了她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妈妈辞掉家乡的工作,带她来上海住到外婆家里,小寒因此进入了市中心有名的小学。
妈妈对小寒期望很高,在督促学习上妈妈从不敢懈怠。除了平时在学校的课程和作业外,小寒还要上奥数班、英语班和绘画班。由于她作业写得慢,经常要写到九、十点钟,最晚要到十一点。如果不是妈妈在一旁的监督,她可能没法耐着性子做完。卧室里书架上排着满满的课外书和辅导书,墙上贴着暑假里安排得十分紧凑的学习计划,精确到完成时间和学习内容。虽然,小寒不是特别聪慧的孩子,但是她和妈妈的努力让她成绩名列前茅。
小寒的爱好是画画,最爱上的课外班也是绘画,她不喜欢芭蕾课,因为压腿太痛苦。虽然特别想看动画片,但是她没时间,就连画画的时间都是吃饭的时候挤出来的,她低声说,这些都不是正事。妈妈提醒她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书快到期了,她还没读完,准备续借了。
她喜欢和别人玩游戏,但是如果一旦她输了,就要马上换游戏。不太喜欢小动物,她告诉我家里的猫最怕她。回到老家见到熟悉的小伙伴,她高兴得手舞足蹈,特别地开心,因为平时小区里没有一起玩的伙伴,大家都在学习,上补课班或者在家里。
小寒的父母身高都很高,但是比起小她几个月的小伙伴,她要矮上半个头。因为过敏和挑食,她吃饭很少,最爱吃零食,但是妈妈严格控制,几乎不给她吃。
问她是否想要个弟弟或妹妹,她表示不想,因为不想和太小的孩子玩,如果必须要选,妹妹是可以接受的。此时,她的妈妈已经怀孕四个月,家里人却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
结语:小雯作为中国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个,是可怜而辛酸的,缺少父母的爱和关心,是教育的严重缺失;小寒作为中产家庭孩子的代表,是疲惫而压抑的,拥有太多的关爱,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是教育的无奈之举。教育这件事,它摆在每一位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人面前,谁都身在其中,谁也无法逃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