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写作的第二天,我经历了再熟悉不过的情形。
抓着手机刷朋友圈,刷社交软件;脑子里总有一个声音说服我,没人会看见你的偷懒,以往那么多日子都浑浑噩噩过来了,多这一天又何妨?明天再写也是一样的......
我从上午十一点多犹豫到下午快两点,才决定接着写下去。中途把房间扫了,顺带收拾一下鞋子。
无疑我在逃避而已,逃避昨天的信誓旦旦。理智与感性在作战,我很庆幸,今天的我战胜了懒惰。我成功的迈出了第二步。
口头决定永远是轻松的,“懂事的成年人”都知道,不必为自己偶尔没实现的承诺埋单。好比朋友与你约定周末看电影,可临时计划有变来不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突发事件来的比承诺快,决定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
我忘了这是我印象中第几次决定写作,中途放弃的理由各种各样。某个感兴趣的电视剧更新了,某天下班太晚了,某天要和朋友出去吃饭挤不出时间,某天就是懒不想费脑筋了......
记忆中唯一一次坚持做到了的事情,便是大四快要毕业的那年,同学们都忙着各自的事情,找工作、考研、毕业旅行诸如此类,我似乎永远是无所事事的那一个,但内心很焦虑。于是我决定坚持每天早起吃早餐,去图书馆呆一阵子,或者在宿舍看会书,抄几篇诗词。抄写的诗词内容早已忘记,楼下食堂旁桂林米粉的味道倒还是印象深刻,至今都没有在深圳吃到那么香辣的米粉。
那是我难得成功的一次坚持,以至于之后每一天早晨八点多都会醒来,至于起没起床当然另当别论,但从那开始我没有错过每天早晨楼下为生计奔波而嘈杂的声音。
我时常羡慕那些有目标、知道自己爱好的人,我很想像他们一样能义无反顾地朝着目标前进。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突然变得很迷茫。朋友们都开始努力挣钱买房买车,或者走向自己的朝圣之路,而我总感觉面前灰茫茫的一片,往哪儿走都可以,往哪儿走都不重要。
我喜欢把自己定义为弱者,逃避生活的那一种。阵发性的斗志昂扬,习惯性的日常发丧,在“to be ,or not to be”中徘徊不定,还总喜欢为自己找冠冕堂皇的借口,笑称为“佛性”。
距2012年12月,五年已经过去。与自己约定的期限已满,我拥有了可以看偶像演唱会的钱,却失去了看演唱会的心情。这么久以来,我用同一个借口将自己蒙蔽了五年,却妄想继续将自己蒙蔽下去,未免太对不起故人。
不必惧怕,是时候走出阴影,开始新生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