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编辑手记一则

编辑手记一则

作者: 自己在这里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21:18 被阅读0次

    三秋过后换新颜

    ——《绩优学案》新稿运作拾遗

    和《绩优学案》有缘:研三那年,本来是给《资源与学案》(《绩优学案》的前身)做外校,速度质量获得肯定,继而又做了编辑加工;然后,毕业之季顺利入职社里,亲历它的送审、修改、付印、成书……。真是《绩优》牵线搭桥!

    入社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大项目,涉及九大学科几十个品种,进入陕西省教辅目录,销售区域覆盖陕西多个地区几十万学子,影响广泛。

    由做《绩优学案》的编辑、校对、核红核片入手,我也逐渐参与到了整个项目的运作和管理过程中,负责英语学科稿件的体例设计、样稿审读、组稿、稿件的分配、进度把控、稿件外审和内部质检、作者团队和专家团队的建设等等。十年《绩优》陪伴,酸甜苦辣,尽在几经重新组稿与修订的换新颜中。以《绩优学案》2015年做新稿为例,回忆不拘形式涌上心头:

    调研中——吃敬酒也吃罚酒

    任何选题的开展,离不开前期的信息收集和调研。编辑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认真做好调研,才能做出好的服务于读者的书。教辅出版的背景是中国的教育,教育又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同一地域也因为学校、生源差异而产生需求差异。所以,我们在项目初期,去书店调研,参加图书博览会,找购书人进行随机采访、问卷。更是走进不同学校,找到相关教育部门、专家、一线师生,和这些最终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调研。

    至今还记得去汉中调研的那次中午吃的一次饭。吃的什么忘记了,和什么人吃、深深记得——我们《绩优》的使用者;喝的什么酒忘记了,只记得互相碰杯后,话说得开了、多了,有敬酒也有罚酒——读者对我们的产品褒贬并存。不记得有几个菜,几瓶酒,忘了了,只记得围坐了好几圈的读者、老师直抒胸臆。一会儿恼了,怨我们这个栏目用处不大;一会儿笑了,说答案差错很少;只记得我们同去的项目组成员在调研中不忘保持笑容,彬彬有礼,饭桌上反应迅速、思路清晰,回到房间后,却吐得一塌糊涂,在自己人跟前失态——但不失言:反复叮咛我们要记录好哪条意见和建议,来年要怎么做稿子……。

    策划中——内外凝心聚力

    (1) 内部队伍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绩优学案》新版的运作中,体例设计、样稿审读、版式设计都经过项目策划人、学科策划人、编辑室成员三级把关。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策划和编辑室的配合,互相督促,你的稿子好了,我才好编校。你编校得好了,我的稿子出来的面目才好。三部分团队互相取长补短,一起出力完善,才保证了这个项目的平稳孕育。

    2016年组新稿改版的重要时刻也是我个人生活上有老小有小多事之秋,我是中途加入项目组的,所以在项目最为艰难的探索阶段没有全面参与,也是有遗憾的。

    (2) 外部队伍

    为了保证稿件写作质量,在全国范围内我们对一线作者海选、淘汰、优选后开始了组稿,稿件内容经过学科策划编辑、编辑室审核之后进入三审三校,而在二校时,又把稿件送出去让外审队伍(专家、一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再次进行审阅,这是一个新的举措。另外还有两个新举措,一是将稿酬与作者写稿质量挂钩,采用三审人员给作者稿件打分,按照打分等级对应相应稿酬标准,差异化稿酬调动作者写稿的责任心。二是对于外审质量,责编和编辑室主任也进行打分,确定档次,核算费用。

    可以说,在对稿件内容质量的管理方面,环环相扣,严密部署。

    编校中——厚植工匠精神

    (1)有付出,有提升

    内外队伍有效配合,有力地确保了稿件的内容质量。那么编校质量呢,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策划还在和作者沟通、组稿的阶段,编辑室已经开始着手同步的准备工作,以我们编辑室为例,我们反复学习教材教参,研究陕西中考题型,对英语学科三个版本的教材中的所有重点知识进行了梳理,对比、整理了不同版本教材中同一个知识点的差异。在编校过程中,我们和单词、语法点、设题死磕;也不忘结合调研结果、结合往年专家的审定意见对于稿件再次调整、加工、润饰。责编负责制的贯彻,让每个编辑都愿意多付出,将自己责编的稿件质量尽可能地提升,还记得对于当年的一个新的题型——完形填空,在几次返改作者之后,我们的编辑自己已经学回了新题型的设置技巧,自己可以准确判断在哪里挖空合适,考查哪个词性合理,从编校稿件到自己可以照猫画虎,紧急时候编写一点,当自己编写的部分在作者、外审那里收到认可,我们的信心倍增,真是狐假虎威从到虎虎生威。

    (2)有情义,有争吵

    在对新稿的打磨过程中,我们也不缺少争吵,大家对事不对人,体例栏目越辩越完善,题目越返修越达标。一个单词、短语、句型该怎么讲才到位、精炼,是从这个角度把基本意思讲清楚,还是从那个方面去拓展用法,空气紧张,但质量就这样上了台阶。和稿子相关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会觉得事情与自己有关。有不同意见随时表达,并不会去考虑面子、权威等问题,谁都相信,稿子真正做好了,才有面子,稿子影响力大了,才真正有权威。我这人长得严肃,说话直接,语气自带严厉,记得有几次在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之间为了稿子的问题闹得有人掉了眼泪,但是三两天后、甚至几个小时之后,又互相道歉认错、做自我批评,然后共同解决问题,争吵的内容可以含糊,对于稿件中的问题却都不含糊。

    (3)有压力,有收获

    新稿工作量很大,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但责任更大。有来自省教育厅上目录教辅的重量的压力,有来自教材原创社质检授权的压力,有部门考核绩效打分质检的压力。在这样的项目锻炼中,我们的工匠精神从不同层面被激发出来,让我深深体会到做稿子就是良心活儿,并笔下成文《编校是良心活儿——论教辅编校中的工匠精神》(获大学出版社征文比赛优秀奖,摘录于《新时代编辑的文化担当》一书)。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对一道题、一句话都认真考量、斟酌,我至今还记得自己晚上编辑加工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绩优学案》第五单元的时候,一道小小的任务型阅读让我反复修改几次,和同事几经商议,又去相关地点确认好信息才算放心(后来以此为例,又写了一篇文章——《一道小题的华丽转身》,收录于《出版的记录》)。

    付印出版——几多欢喜几多愁

    当新版《绩优学案》散发着油墨清香摆在书桌的时候,如同孕育了一个孩子的出生,欣喜是自然的。但担心也是有的,在心底——怕读者发现问题。这种忐忑也激励我们不断精益求精,让欣喜更多,让担忧更少。做教辅,我们助学育人,需要砥砺前行,不断超越。还记得有一个《绩优》的小读者,我们从探讨这本书中一道题目的正确与否,到后来qq互相点赞关注,眼看着他已经要上大学了,用不到我们的《绩优》了,逢年过节却还是少不了朋友般的问候。

    歌词里有句话: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大家都唯恐自己的答案是后者。然而,通过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我们可以小小的改变这个世界的花朵,何不让他们接受更优质的产品,长得更美好呢?

    感怀出版背后——不变的人文关怀

    就像现在的人们怀念天曾是蓝的,水曾是清的,奶粉曾是靠谱的,人与人曾是互相帮助的一样,我们以后也许也会怀念:办公室有汗水、也是有泪水的;吵吵架说说笑都可以制造同事之谊的;事情做好,或做不好,有人是认真的;说真话是被人尊敬的;加班是辛苦的、也是温暖的;认为什么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人,最终也被别人无视;和谐不是没有争论的,从头到尾太和谐也许是最大的不和谐。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度,然而,有时,它必须先从办公室慢慢做起,这是我们对于产品的人文关怀。

    每一本书交付印的背后,都凝聚着多位同事齐心协力的辛苦。上到领导权衡各种利弊,梳理各种问题,平衡各种关系,凝聚全体员工。下到每个编辑能够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心念质量、把做好书当成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互相配合又互相帮助。有感于此,我写了《人文关怀——出版人才培养中的常量》(2018.11获韬奋论坛征文优秀奖)。

    感怀携手十年——润物细无声

    十年了,四千多个日夜的陪伴与守护。参与《绩优学案》项目本身就是一次机遇,在项目锻炼中又学会了做事的方法;在运作过程中激发了我们上进的欲望,也不乏团队共进的快乐;养成了我们扎实工作的大愚智慧,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我们糊口的物质需求,也带给我们精神层面的赞誉。一思量,这正是团队管理中所谓的:授人以遇,授人以渔,授人以欲,授人以娱,授人以愚,授人以鱼,授人以誉。

    处得久了,书仿佛也活了。我看你,你看我;每年看,每季看;你(《绩优学案》)还是你,我还是我;你中有我(封底的责编挂名),我中有你(对你了如指掌)。但是一年又一年,我们都更加丰富、更加成熟了。不是么?

    代妙

    2019年3.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编辑手记一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jp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