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娱乐生活都很枯燥无味。
最常见的娱乐就是看电影。六十年代初以前,县城里没有专门的电影院,都是看露天电影。我的印象里先是在县政府里面的院坝头看露天电影,后来是县种子站院坝成了电影放映处。都是在前面立挂上银幕,用一台小柴油发电机发电,场地中间位置放电影播放机。露天电影只能在天上不下雨的时候看,如遇中途下雨就看不成了。播放电影时如遇发电机出了故障,大家都得等着修理好了再看。直到六十年代中期,县里修了一个大礼堂,大约1500个坐位,既是开大会的地方也是看电影的场所。
有了大礼堂,也有了看戏剧和歌舞的场地。那时候县里面有一个文工团,经常演出些歌舞音乐节目和话剧歌舞剧,极大的丰富了城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外地的戏曲杂技木偶剧团也陆续前来,给老百姓带来了新鲜的文艺演出。
那时候学校也偶尔有组织学生包场,就是半价看电影戏剧和文艺演出。那个年代,电影是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故事片为主,什么《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等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文革时期的八个京剧样版戏更是成了文娱生活的主流。
至于广大的农村,就只有等待电影队的人看年看月的送一次电影下乡,老乡们晚上打着灯笼火把爬山涉水的跑去看一场露天电影。后来偶尔也有城里的文艺宣传队,送文艺演出节目到乡下一些大点的院落,给老乡们送去一些难得的乐趣。
娱乐生活枯燥的年代早已过去,现在人们线上线下的娱乐方式也是太多太多了。这也是时代的弊端,希望人们能够节制一点,且莫玩物丧志,娱乐至死!韩愈公曾诲门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特别是年轻人更要注意玩乐的节制,莫把大好的光阴荒废了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