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模式

作者: 徐小孬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21:42 被阅读208次

本来趋势向好的朝鲜半岛和平进程,这两天突然出现各种大反转:

5月16日,朝鲜突然叫停本将于当日召开的南北高级会谈,之后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又表示美国若一味强求将朝鲜逼入死角的弃核计划,朝鲜则对类似的对话毫无兴趣,将重新考虑是否出席朝美首脑会谈。

5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取消其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原定于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会晤。

5月25日,朝鲜副外长金桂冠表示对美国取消“特金会”感到遗憾,朝方愿意在任何时候与美国对话。

5月25日,特朗普又发推:美朝峰会仍有可能6月12日如期举行,美朝正在磋商……


太戏剧性了吧!全世界再怎么努力也跟不上这两位的思路和节奏。今天周末,很多政经媒体人们估计又要加班了。

利比亚模式

“特金会”主旨还是谈半岛无核化,尽管朝方赞成半岛无核化,也曾表示在朝鲜自身安全关切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朝鲜没有必要拥有核武器,但这一表态和美方“以完全、可验证、不可逆方式实现无核化”的要求并不完全匹配。但,不论谈的结果如何,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实现朝鲜半岛持久和平与稳定踏出的重要第一步。

所谓的“以完全、可验证、不可逆方式实现无核化”,是依照利比亚模式制定的,而“利比亚模式”已经不是美方第一次提了。在今年3月,新上任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就曾经主张:朝鲜应采取“先弃核、后补偿”为原则。他当时表明:“如果朝鲜在(美朝)会谈时不打算像利比亚那样放弃核武,那么美朝会谈只是北韩用来争取时间的伪装罢了。”

4月29日,这博尔顿在福克斯新闻(Fox)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两个主流电视台的节目中接受访谈时,提到的美国对朝鲜的强硬态度,并重申:朝鲜可以循过去利比亚的模式去核。

他表示:在美国制裁解除之前,必须对核设施进行核查……朝鲜必须承诺放弃核武器、并放弃铀浓缩与核处理设施。”访谈中,他以利比亚“弃核”为例子,强调“弃核”过程是在美国及其盟友的的监控下进行,“先弃核后补偿”“利比亚式无核化”“完全销毁核武、导弹、生化武器”等言论。

利比亚模式

按照博尔顿所希望的,美国直接把军舰开到朝鲜,朝鲜直接把所有导弹、核武器和核材料往上一放,美国运走,这样才算完全表明朝鲜无核化了,接下来才可以谈其他的大事,比如经济援助等事项。

美国时间5月21日晚上7点,福克斯(Fox)新闻节目“故事”(The Story)又播出了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谈话内容,彭斯表示:“毫无疑问,我们希望有更好的结果。我们真的希望,金正恩能抓住这次机会,拆除核武器,走向和平.”…“你知道,上周我们对利比亚模式进行了一些讨论。总统说得很清楚,如果金正恩不(与美国)达成协议的话,只会得到利比亚模式那样的结果。”

利比亚模式 利比亚模式

美国对朝鲜的“弃核”要求是:要朝鲜半岛完全销毁核武器和核设施,并承诺永远不再建设。包括过去已经研发完成的,包括已拥有的核武器,已提炼的高浓度铀等,还包括未来可能研发的核武研究所,离心机以及核武工厂等,都不允许存在。也就是说,凡是朝鲜可能用作核武器研发的所有东西,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必须被销毁。

这是美国认为的“无核化”,这个与朝方主张的“半岛以阶段性、同步”方式实现无核化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鑫总在5月16日以“韩国与美国近日开展针对朝鲜的大规模联合军演等挑衅与对抗行为”为由,中止原本预计于16日举行的北南高级别会谈。

朝鲜如此反感又厌恶的“利比亚”模式,不仅是惨死的卡扎菲对鑫总来说太不吉利,更重要的是:将朝鲜这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与利比亚这种处于核武发展初期的国家相提并论,绝对是有失“大国尊严”(朝方媒体的口气)。

关于“利比亚模式”,2003年底,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同美国经过数月谈判,同意放弃核武器及生化武器的研发项目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欢迎利比亚重回"国际社会"。英国首相布莱尔次年还访问的黎波里拥抱卡扎菲,说卡扎菲是反恐战争中的伙伴。

利比亚似乎摆脱了国际孤立,但是到了2011年3月,伦敦和华盛顿与卡扎菲的关系恶化,北约武装干涉利比亚,促使卡扎菲被推翻,被反叛武装活捉后虐杀,是虐杀啊……(卡大佐的下场如此悲惨,这美国人还三番五次地提醒金元帅,这操作,惊了!)

直奔主题利比亚弃核:

利比亚位居濒临地中海的非洲北部边缘中心点,地理位置优越,总人口1000万都没有,疆域却达176万平方公里(四个四川省的面积,却只有8%的四川省的人口),人们主要聚居在沿海都市。

1969年8月31日晚,年仅28岁的青年军官卡扎菲领导 “自由军官运动”,趁国王伊德里斯一世赴土耳其度假疗养之际发动军事政变,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诞生,从此青年军官卡扎菲上校,执政42年,一代枭雄,于2011年卒。

利比亚模式

执政初期的卡扎菲是坚定的反美主义者,反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者,他同时醉心于泛阿拉伯运动,一度试图合并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但遭遇失败。另外,他一直声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实践者,以他执政40多年来所出台的各种政策来看,比北欧社会主义国家更像社会主义社会。

在卡扎菲执政期间,凭借此大自然的馈赠,这个拥有650万人口(2011年统计)的利比亚在非洲率先摆脱贫困,成为人均收入居非洲第一,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在2008年人均GDP达1.09万美元。

在首都的黎波里和全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建设了数万套安居住宅。这些住宅作为保障性住房由政府出资建设,成立家庭的利比亚人均可以向政府申请住房,并以十分低廉甚至是象征性的价格获得。

卡扎菲时期,全民享有免费医疗和教育。在就医方面,利比亚人生病了可以在医院接受免费治疗,治不了的病,政府会资助一部分钱,让国民去附近国家接受治疗。

利比亚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占全国25%的比例,接近很多欧洲中等国家的比例,90%利比亚人识字,这一比例,跟任何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相比,是相当的优越了。

如果大学生暂时找不到工作,政府会按照你所学的专业平均工资给你补贴。当然,背后还有许多条款。

通信方面,在利比亚使用固定电话进行国内通话是免费的,手机话费价格也非常低廉,至2010年7月,利比亚手机覆盖率为103%,利比亚使用的手机号数量已经超过了其人口总数。

利比亚人当时买车,政府也会出一半的费用作为补贴,会便宜很多很多。

电和水是完全免费的。燃料是非常便宜的(不到国际价格的十分之一)。

法律规定银行贷款不能要任何利息。

国家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每生一个孩子,政府奖励5000美元。

农民拥有按照人口的免费土地。跟中国差不多,但是一家四口可以拿170亩的样子

卡扎菲另外一项最宏大的贡献是:在世界上阳光最充足、最干旱,降水量极少的国家中发展农业。以250亿美元,由利比亚政府全额承担,在利比亚修建一个大型的人工供水与灌溉工程——“大人工河”,将位于撒哈拉沙漠中的古地下水通过巨型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利比亚各大城市。整个系统建成后能为382850英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让很多沙漠地区变成可耕种地区,让全利比亚人民用水充足,据说这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农业灌溉项目,可以说是所有利比亚人受益于这项浩大的工程。然而内战过程中,部分被美国炸坏了,非常可惜。


在卡扎菲时期,利比亚的民生比现在搞的好太多,当然大部分人认为这是因为石油资源优势才让利比亚变得富裕,但如果统治者没有点理想做支点,也很难做到这么大程度的福利提升。(下图为1990-2015年利比亚人均GDP走势图)

利比亚模式

当然,卡上校的问题也是很严重,他太迷信强权,太意淫人民对他的爱戴,可利比亚毕竟是一个部族主义肆虐、地区隔阂深厚的畸形国家,卡扎菲本人实际上也只是各路诸侯的盟主,但他以导师自居,大权独揽,长期以来依靠个人意志统一各部落的政治意愿,实行家长专制,愚民政策治国,依靠在部落势力之间的扶持、打压、离间、联合的方式维持统治,最终把利比亚改造成没有宪法、没有政党、没有正常政府和军队组织结构的乌托邦式的虚造国家。

为了维持庞大而强力的官僚体系,整个社会成为了这个体系的附属品,利益分配上,又严重倾斜于自己的支持者,全国重要的经济行业都垄断在卡扎菲家族手里。利比亚人均GDP虽然非洲最高,但是社会下层百姓实际收入很低,社会失业率曾高达30%。这加剧了东西部的矛盾,也加剧了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一场轰轰烈烈的“阿拉伯之春”,最终全部的社会矛盾都指向了他和他的政权。至于200个处女保镖小军团,住帐篷,夜御数女等,只是一个独裁者的奇葩生活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回利比亚弃核的事

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油价暴涨,让利比亚赚的盆满钵满,虽然有钱了,但仍是个小国,既怕美国,又不敢得罪苏联,于是拥核自保就成了卡扎菲的一个梦想,但当时的利比亚工业水平还达不到发展核武器,所以买现成的原子弹,就成了卡上校的心头所好。传说中,卡扎菲曾经打算跟中国买,被周总理拒绝后,转向跟法国买,也被拒绝,又找印度买,发现不牢靠,后来找当时的苏联买,仍然遭拒,直到找到了巴基斯坦,买了点“黄饼”(这个材料《红海战役》有科普过喔)才开始了造核的艰难旅程。

八十年代初,利比亚遭拒若干次后,打算自行开发核技术,以“民用”为由,1981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同意下,苏联援建了一个核研究反应堆,在九年时间内,利比亚建成了塔卓拉核研究中心,秘密进行核武开发。

1990到2003年十三年时间内,利比亚以独立开发和黑市走私交易为手段,铀浓缩技术上取得很大的突破,并拥有了气体离心机和原子弹设计资料。

2000年开始,利比亚核能力已经达到年产10个核弹的水平,技术上没问题,就差核试验这一步。之所以鑫总愤愤不平被类比,毕竟利比亚确实是个连核试验都没实践过的核初级国家。

利比亚地缘政治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狭窄的地中海沿岸和荒芜的浩瀚大漠,堪称利比亚最突出的地貌特征。可耕地面积仅占总额的2%,但老天爷赏饭,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却很丰富,已探明储量超430亿桶,95%以上的创汇收入依托石油开采和提炼。利比亚出产的低硫轻质原油因产出率高而广受欢迎,加之同欧陆仅隔地中海,较之需要管道输送+航运的波斯湾石油,可谓既便宜又安全。

利比亚模式

甭说美国垂涎,各个石油消费国家都趋之如骛,但卡扎菲的反美、反殖民、社会主义理想,与西方世界有着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被视为世界四大恶人之一(当年,卡扎菲,萨达姆,霍梅尼,金正日,被称为四大恶人)。

1986年,里根下令对利比亚进行轰炸,卡扎菲躲过一劫,但家人遇难。于是,卡扎菲着手报复行动,1988年12月22日,泛美103航班被炸毁,机上无人幸免,189名美国人丧生,著名的洛克比空难成了美国人圣诞节前的一场恶梦。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理由是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确认没有核武器喔。萨达姆被打垮后,卡大佐似有感悟,交出了洛克比空难的凶手,赔偿了遇难者27亿美元的巨款,在二阿哥赛义夫极力推动下,做出了弃核决定,将苦心经营的二三十年的核计划拱手相让给了美国。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政府宣布弃核,弃化武,弃中远程导弹计划,然后将核武资料和离心机运往美国,以示诚意。弃核之后,卡扎菲与西方有过短暂的甜蜜时光,美国解除对利比亚制裁,摘掉利比亚“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帽子,并与利比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卡扎菲认为西方承诺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但这时的利比亚,既疏远了俄罗斯,又冒犯了中国,完全倒向了西方。

弃核后,虽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上春暖冰化,但卡扎菲对西方的弃核回报感到极大的不满,再加上这个曾经的利比亚封建王朝、西方殖民终结者,一心想推动非洲大联盟,非洲一体化,非洲合众国,前置条件是必然要推翻中东各君主制国家,这种想法引起了沙特等国的极度担忧,也触犯了西方世界的根本利益。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很多国家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和倒退,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社交媒体却获得了巨大进步,“民主革命”扩散迅速,中东地区国家民众,对政府无能、腐败、独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由于民众对政府施压,利比亚政府一贯强硬,并没有化解国内矛盾,反而将示威游行演变为全国性的骚乱,进而引发内战,使数以万计的人民沦为难民……

弃核后的卡上校已无护体神功,又误判了国内外形势,却不愿交出政权,于是伊斯兰极端势力兴起,部族势力兴起,再加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干预发动空袭,……

老卡的下场非常可悲。曾经的民族英雄,他的功过应该由历史来判定,而不是一群武装分子。他得罪过全世界,功过皆有,但也算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活捉后被虐杀,以及死后受辱,这手段、这结局……

老卡以前走的是全面对抗路线,活的好好的,弃核后反而没了护体神功,什么是刀代人俎,我为鱼肉,这就是啊,前车之鉴,有斗争才有合作,自废武功,只会圆满升天,鑫总应该就是这么想的吧?

美帝和西方国家的失信做法,破坏了强国与弱国之间互信关系,弃核导致灭亡,拥核可坐下谈判。虽然川普一再强调美国不会逼迫朝鲜走向“利比亚模式”,并说道“利比亚模式和(朝鲜)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模式。我们摧毁了那个国家……”但大概率,不论是朝鲜还是伊朗,都不会向美国交出核计划资料和离心机了吧。

利比亚模式

相关文章

  • 利比亚模式

    本来趋势向好的朝鲜半岛和平进程,这两天突然出现各种大反转: 5月16日,朝鲜突然叫停本将于当日召开的南北高级会谈,...

  • 利比亚冲突又起,卡扎菲当年为什么会失败?

    卡扎菲在2011年的10月20号死于一帮年轻人的乱枪之下,从那以后,利比亚就开始了混乱无序的模式。利比亚的权力过去...

  • 万里归途观后感

    故事的原型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是利比亚撤侨事件,利比亚撤侨发生在2011年。2011年利比亚暴乱,许多不法分子趁着国内...

  • 本人于5月17日已经预测到金特会取消,后来果然取消过,后来又恢复

    大胆预测:这次金特会取消。理由很简单:利比亚模式导致八年后卡扎菲身死国灭,伊朗模式本为不错模板,无奈被特朗普废弃。...

  • 电影战狼2结尾吴京举旗通过交战区是真实事件?

    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

  • 远赴利比亚

    利比亚属北非发展中国家,北靠地中海,南邻撒哈拉大沙漠,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并不起眼。1969年,一起震惊世界的政治事...

  • 远赴利比亚

    1984年元旦前夕,举国上下正喜迎新春,我却踏上了赴利比亚的征途。同行的十名出国人员全是汽车司机,主要负责中建总公...

  • 利比亚斯之战

    战争在睡梦中降临。当手持枪炮的骑士兵团冲破城门的那一瞬间,战争已经无可避免的发生了。在呼喊和炮火中,不知谁先扔了一...

  • 说说利比里亚

    如果不是出过世界足球先生乔治·维阿,可能好多人会把利比里亚和利比亚弄混。利比亚在北非,靠近地中海,而利比里亚在西非...

  • 情景剧《伟大的祖国,万岁》

    时间:中-国在利比亚大撤侨前夕 地点:利比亚民航机场 人物:女孩、姑娘及中-国侨民甲、乙、丙及众人 [候机大厅一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利比亚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lv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