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政权,正式成立于西楚霸王分封诸侯那一年,故所谓汉元年。
而汉政权的具体组织形式,根据《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的记载,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汉政权从开始之初,便是用的秦制。
何谓秦制?
故所谓以君主为首而设立三公九卿为主体的政权基本组织形式,便是秦制。
如此,汉政权中,君主自然是汉王,而接下来关键的三人便是以丞相、太尉及御史大夫三人所组成的三公了。
而按照《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的明确记录,也就是下图左半部分中的内容:
汉元年,刘邦以萧何为丞相,总理汉中事,是为百官之首;并以卢绾为太尉,是为将官之首及周昌为御史大夫,主监察百官。
由此,汉政权最初的核心领导团队便基本确立,也就是以刘邦、萧何、卢绾和周昌四人为主。当然,此后为了反攻项羽,在丞相萧何的提议下,遂以韩信为大将军主战事,故而韩信也就成为了汉政权领导核心中的一员。
此后,汉政权即使是在击败项羽之后,成为覆盖全国的汉帝国,它的基本组织形式也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虽说,在汉五年曾因为太尉卢绾成为燕王后废除了太尉官职,但是在汉十一年,便又重新恢复了太尉官职。故而,总的来说还是以三公九卿制为核心。
而笔者之所以要在本文中介绍这些,就是为了强调一点,即,汉王、丞相、大将军、太尉和御史大夫这五个位置上的人,都是汉政权中真正的核心级别的人物。
说完这点,笔者才能引出本文真正的主角,周昌,为何?因为周昌正是在楚汉战争中就任御史大夫这关键位置的人。而说到周昌,就又不能不说他的那位兄长,周苛,一位极具悲壮色彩的英雄人物。
当然,关于他们的故事,还得是从秦二世元年说起: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史记·张丞相列传》
秦帝国时期,周苛与周昌,均为泗水郡郡府中的两名属吏。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於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史记·张丞相列传》
秦二世元年,刘邦于沛县正式起义,而后又攻破泗水郡郡府。由此,在刘邦胜利之后,周苛与周昌二人遂以属吏的身份正式开始追随刘邦。
可能是因为二人职务的特殊性,所以,刘邦也是对其委以重任。其中,周苛是以客人的身份待之,而周昌则是直接就任职志。这里的职志,如下解释:
【集解】:徐广曰:“主旗帜之属。”
【索隐】:官名也。职,主也。志,旗帜也,谓掌旗帜之官也。音昌志反。
通过这样的安排,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刘邦对于周氏二兄弟还是很看重的。
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史记·张丞相列传》
关于入秦之战二人到底建立了何等功绩,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是,从刘邦成为汉王之后的安排来看,很明显周氏二兄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周苛,任职御史大夫,成为了汉政权中真正的领导核心。而周昌呢?虽然不是核心级别的人物,但是中尉一职,执掌汉王近卫亲军,能看的出,刘邦对于周昌也是非常信任的,所以才能让其担任如此关键之职务。
如此,刘邦能够这样重用并信任他们,而周氏二兄弟,自然也是尽心尽力辅佐刘邦。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史记·张丞相列传》
汉王四年,荥阳之战关键时刻,为了掩护刘邦撤走,同时更为了稳定全军,周苛遂以御史大夫坐镇荥阳,全权主持荥阳战事。
其实,从接手荥阳战事的那一刻开始,周苛就知道,自己的生命,要到头了。
但是,死,又有何惧之?
项羽吗?
不过一鼠辈而已。
至于天下诸王,又能如何?
所以,在楚军即将破城之时,报必死之心的周苛,遂为刘邦做了他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杀掉了那个首鼠两端的魏王豹:
楚围之急,周苛曰:“反国之王,难与共守。”遂杀豹。《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如上,在楚军包围极其危机之时。周苛遂以叛臣不能与之攻守的理由,斩魏王豹,以此明志。
当然,最终,城还是破了。
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史记·项羽本纪》
城破,楚军生擒周苛。应该说,虽然此战跑了刘邦,但是能够生擒周苛,还是让项羽颇为惊喜的,为何?
因为这可是汉的御史大夫呀,和刘邦打了那么几年,刘邦麾下的核心人物不就是那几个吗?可是,谁能想到,自己居然能够生擒其中一个,真是天大的喜讯啊。所以,项羽才能会对周苛说这样的话:
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对周苛说,只要你愿意臣服于我,追随我,那么,我必奉公为上将军,食邑三万户,以显公之尊贵。
三万户啊,大家能知道这三万户意味着什么呢?
大汉一统天下,所分封功侯中,最多的曹参才不过刚刚一万六百户。而如今,只要周苛说一句我愿意,便能轻易坐领三万户食邑,这代表什么呢?这代表的差不多是裂土封王的尊荣啊。
无疑,对于周苛,即使是素来抠门的项羽,这次也都不淡定了,只要周苛愿降,高官厚禄,要什么项羽就给什么。
故而,笔者还能说什么。
说实话,看的笔者都心动了。毕竟就当时的局势来说,刘邦于荥阳惨败,汉军正处于颓势,而楚军却在蒸蒸日上,同时项羽又是如此的人物,又是如此看重他,那么,或许投降了,也是可以的吧?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周苛居然毫不所动,反而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无比惨烈的绝路。
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井杀枞公。《史记·项羽本纪》
周苛在听完项羽的话后,只回复了项羽一句:要不,你还是赶快投降我汉吧,不然,迟早必为我军所虏,而且,你也真的不是我汉的对手。
很显然,周苛的意思就是一个,你项羽是什么玩意?就你也配和我汉军为敌?就你也配让我周苛效忠?
很明显,从始至终,周苛都是以极为蔑视的态度来对待项羽的。
所以,项羽顿时大怒,遂即下令,将周苛立刻烹煮而死。
是的,烹煮,活活的烹煮而死。
自然,周苛这下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但是,周苛是死了,可我们却知道,周苛的死,是真正死得其所。
而项羽呢?他是胜了荥阳之战,并且还杀了汉政权中的一位核心级人物,汉御史大夫周苛。
可就笔者认为,项羽的彻底失败,恰恰正是从此刻开始,为何?
因为在当时,就在项羽烹煮周苛的时候,笔者都能想来当时那画面,一个人,安静的坐在锅中,并用蔑视的眼神一直在看着项羽。
无疑,此时的西楚全体将士必然都是沉默的。
周苛,一个汉政权中的文臣,地位尊崇,即使是被俘之后,也能被自家大王无比尊重的人物,但是,就只因为那个汉,便甘死如饴。
这是什么?
楚军到底是在和什么样的怪物作战呢?
这一点,楚军将士们或许不会明白,而项羽,估计也不会明白。
但是,经此一役之后,所有的汉军将士,即使曾经有不懂的,可这一次,他们也该懂了。
什么是汉?周苛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就是真正的汉。
而此时逃出去的刘邦呢?他又会作何感想呢?
史书中并未给我们记录任何刘邦当时的态度,但是,刘邦已经用他的行动,表明了他对周苛殉国的感谢:
於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史记·张丞相列传》
是的,在听闻周苛死去的消息后,随即,刘邦便下令,擢升驻守敖仓的内史周昌就任御史大夫。
很显然,刘邦此举,不仅是在告诉汉军全体将士,也是在告诉项羽以及他代表的西楚政权。
汉军中的周苛,依然在,汉军,必胜!
而周昌呢?相信楚军在包围荥阳之时,他必然是想要去援救的。可是敖仓重地,不容有失。所以,他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长就那样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城破被俘,而后因为拒降,壮烈殉国。
如此,国仇家恨之下,周昌遂接受了汉王的任命,接替自己死去的兄长,成为大汉新的御史大夫。
而后,史书中虽然没有再详细记录周昌究竟为覆灭西楚做过咋样的努力,但是,就笔者认为,单单是下面的这一句话,便足矣:
以御史大夫定诸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大汉历史上的第一任御史大夫,就是他的兄长周苛担任,而后,又是他担任御史大夫,一路辅佐汉王,定各路诸侯,直到最后,诛灭项羽。
如此,国仇已报,家恨亦雪。
六年正月丙午,悼侯周昌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六年正月丙午日,御史大夫周昌以功受封汾阴侯,食邑两千八百户。
当然,周家被封侯的,还有一人,也就是周苛之亲子,周成:
苛以御史大夫死事。子成为后,袭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九年四月戊寅日,周苛之子周成受封高京侯。如此,也算是已经成为皇帝的刘邦能够为周苛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下面,再着重说一下周昌。
周昌其人,一直以来,因为其特殊的职务,大汉朝的三公之一,御史大夫;且再加上其兄长的那一层关系,故而,整个汉庭诸臣,基本上是没人不怕周昌。
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史记·张丞相列传》
周昌为人比较强势,再加上他又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所以,不管是谁,有什么就说什么,故而,就连萧何曹参那样的人物,都对周昌极为尊重。
其实,别说是群臣了,刘邦又能如何?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史记·张丞相列传》
一次奏事,刘邦当时心情可能是比较好吧,所以就想要逗一逗周昌,遂一下骑在周昌身上,并问周昌,我这样的君主如何啊?
然后,周昌高声回答道:陛下是桀和纣那样的暴君。
对此,刘邦在表面上只能是笑一笑,但是在背后,也是对周昌真的有点怂了。
其实,以上这些例子,都只能侧面反映出周昌当时在大汉朝中的特殊地位。而下面的这件事,就是能直接反映出周昌其人当时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史记·张丞相列传》
刘邦晚年的换太子风波,最终还是以周昌的态度作为终点。
当时,刘邦问周昌,能否换人。然后,周昌因为口吃,且在盛怒之下,不好说什么,所以就简单的表明态度,这件事,他不同意,当然,如果刘邦非要换太子,那么,大不了他就不奉诏,不就行了吗?
如此,刘邦也只能是哑然一笑,就此换太子之事彻底作罢。
而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刘邦要换太子,那么最终诏书如何下达,以及如何施行,也都是需要经过御史大夫之手的。所以,此时周昌的此举,也是在从根上断掉了刘邦换太子的想法。一句话,刘邦要想换太子,除非换了这个御史大夫,不然,就是绝无可能。
其实,周昌在汉庭中所起到的作用,又何止上述这些,包括后来的大汉北境最高军事统帅陈豨谋反一事,从始至终的也都是周昌一手操控的。不然,何以周昌在外回京了一趟,不久后陈豨就反了?而且,大汉平定陈豨之乱时,又能做的那般指挥一致,很难说不是周昌的功绩。
总而言之,周昌此人,其实很多时候,他的作用都被很多人给忽视了。
而汉庭除了刘邦之外,在楚汉战争时期的四架马车,也就是丞相萧何、大将军韩信、太尉卢绾和御史大夫周昌四人。先前笔者也是只看重前两者,但是现在,笔者甚至可以断定,御史大夫都是如此之关键人物,那么太尉卢绾,作为楚汉时期连任五年太尉的人,他还会是一个简单的人吗?
好了, 关于周昌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面,再说一下周昌的最后吧:
六年正月丙午,悼侯周昌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惠帝六年正月丙午日,周昌病逝,汉庭为其谥号,悼侯。
悼,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逸周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