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通识教育这个词是在王烁先生的得到专栏。王烁是耶鲁世界学人,据他介绍耶鲁的立校之本便是通识教育。所谓通识教育,旨在为学生带来完整的知识结构,养成触类旁通的通用智慧。在耶鲁学生们会有专业,但大量涉及本专业之外的知识结构,因此不同于职业或者技术教育,比如在耶鲁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之外,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都叫做职业学院。追本溯源的讲,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指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要参与公共活动才是完成的人,也就是说,要会打仗,会辩论,能打官司,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所以得懂哲学、逻辑学、语言、演讲术、音乐、天文、数学等等。当然古希腊的通识教育在现代社会也只能从精神上去效仿:我们作为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知识,一般来说涵盖文学、哲学、数学、部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我们从大学毕业,应当具备现代公民的完整智识能力,而不仅仅是被打造成为解决特定问题的工具。但显然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都太过工具化了,那么具体来讲通识教育到底能带给我什么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建立独立思考的基础。
独立思考能力是我们自我成长中十分的一项重要能力,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当我们独立思考的时候,是什么在支撑我们的思考,或者说我们思考的底层数据是基于什么建立的?王烁先生描述他在耶鲁课堂上的情景说:“我看着40多位学生争相举手,一个一个的站起身来,侃侃而谈,言之成理。这些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整合起来,远远超出了我的幅度合深度,他们自如的运用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观察——几乎每一个人刚刚过去的暑假都在海外某个地方度过——然后互相驳难。他们都至少已经初步掌握了当代作为一个知识人必备的思维框架和表达能力。不论将来在什么领域开始职业生涯, 他们只需要补上特定的专业知识即可,可这不难。”
让你的选择配得上你的竭尽全力。
这一点其实是独立思考的结果,我们每天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权衡利弊,我们观察现象,我们分析语言,我们判断好坏,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通识教育的缺乏,让我们选择的过程看起来特别的可怜,我们不过是在我们所知的有限世界里挣扎着做决定而已。我知道通识教育并不能让我们通晓一切,但至少,让我们在目前所了解到的绝大多数世界里,尽可能的做出更多合理的选择。让我们不再被自己蒙蔽,让我们能对自己公平一些。
掌握修养和思考,并不仅是技能和知识。
耶鲁现在的校长萨洛维在今年送别毕业生时讲到:“1、不论何时何地,要充分表达你的看法,不论他是什么。2、于此互为镜像,你得仔细倾听别人的声音,特别是那些与你不同的声音;3、要寻找共识。”其实,技能和知识是死的东西,学就是了,用就是了;而修养和思考则关乎价值,关乎选择,关乎责任。
最后,是一段耶鲁对毕业生的训示,里面充满了对立而同一的智慧,或许这就是通识教育带给我们最高深的信息,每每读过都热泪盈眶。寻找简单之道,但能理解复杂性;倾听,但保持批判精神;在人生际遇中找到快乐,但不忘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