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繁花】正在热播,今天也刚巧去国际饭店买蝴蝶酥,便顺道去了黄河路。在黄河路上远远看到十几个人在排队,走近一看原来是买葱油饼,点心店不少,如今的黄河路再无昔日的风光,至少人们如果想去餐厅就餐,第一反应绝对不是黄河路,因为选择太多了。
排队购买国际饭店的蝴蝶酥 C位老餐厅 前来追寻昔日记忆的人们从目前【繁花】所呈现给我们的黄河路,只是大上海的一个局部,它的出现、兴起、哪些人开店、哪些人光顾,其实都是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成就了一部分先富起来,也有从高处跌落的案例。而【繁花】里不仅仅只有黄河路的故事……
一条饮食街从兴起,到衰败,有许多因素,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内因,可能是经营不善,或者是有新的发展;外因是,商业实体的不断出现,每个区域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型商厦、社区,其中就会有许多连锁的餐饮业,吃饭聚会也就不一定舍近求远,这是模式的改变,把“唯一”变成“全面开花”,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一旦在巷子外也有同样的酒,那你还会去深巷里吗?商业布局很重要。
【繁花】中的女生都是大嗓门,我在看第一集中途就退出了,有点不能接受,但慢慢想通了:上海很大,海纳百川,聚集来自各地的人,慢慢形成这个区域的特点,区与区之间,聚集的人群也是不一样,法租界、英租界、小洋房、石库门、亭子间、私搭的私房,从这些房子、弄堂里走出来的人,自然也是不一样。
上海的女性,有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也有张爱玲式的知性,而繁花的作者对上海女性的评价,就两个字“独立”,从中可以品味到他对这个群体的欣赏和尊敬。所以玲子、汪小姐这样的呈现也就能理解,但她们的大嗓门又是有区别的,玲子的大嗓子是阅历、是张扬、控制,是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重视;汪小姐的大嗓门是从小被宠溺的、任性的、优越的、自信的,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那种。
常德路张爱玲故居 靠近静安寺附近的小洋房但如果觉得上海女生说话都是叽叽咋咋,那就错了,吴侬软语才是绝大部分,至少我身边的人都是如此。
那个年代带有美好的青春记忆,开发开放带来的机遇、竞争,可以经久传唱的经典歌曲、音乐,可以有读不完的书籍,做不完的事…… 这是最美好的时光,很幸运,我经历了!很感谢作家、导演,是他们让我们重拾记忆和美好,让“沪语”重新回归。想想也是很悲哀,家里小孩大学期间,同窗两年,两位上海女生竟然不知道对方是上海人,都不敢用上海话打招呼,80、90……所以出现洋泾浜上海话也就不难理解了。以至于一次书店中偶遇一对母女,小女孩大概只有五六岁,她们选书、买书、点咖啡……整个过程都是用很纯的上海话对话,听到的那个瞬间,我竟然被感动到,于是由衷的赞美了女孩的妈妈,上海的文化需要像许多这样的妈妈们来一起呵护、传承……
马上要做外婆了,想了一下,哪些需要教会和影响自己的孩子的:
1、语言,纯正的地方语言
2、知道上海的起源,以及历史各阶段的演变
3、知道上海的历史名人、重要的历史事件
4、知道上海的文化,包括但不限于饮食文化、服饰文化……
5、知道上海的百年基业传承、各种品牌及其背后的故事……
还有许多……
“追远”是为了不忘记“从哪里来”,“传承”是为了发扬光大,走向更远!
链接世界 图书馆钟楼 苏州河桥 上海总商会 老船厂 外滩源 原为英商怡和洋行(外滩27号)我爱这片土壤,爱自己的家乡,并相信浦江两岸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