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偶得的寻古之旅(一)

偶得的寻古之旅(一)

作者: 木原依依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18:03 被阅读0次

          我向来喜欢古村、古镇、古寨,总觉得在这些地方,生活才是本来的模样,人们可以咀嚼生活的本味,少了追逐与忙碌。另外,这些古村寨大都有了些年头,所积淀的风土人情多有渊源,在探寻里也能帮助我更好地识人断事,回归简单。这些年,也不紧不慢地走了不少古镇古寨,一些名气较大的古镇基本已经同质发展,商业化严重,游客成为古镇生活的主体,虽号称是到古镇去体会慢生活,但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灯红酒绿城市生活的慢摇版。我更加愿意去一些尚未开发的古村落,倘若能真正感受到当地原住民原汁原味生活状态,这将是我比较向往的旅行。

        说来惭愧,嫁作江永媳妇已经有十四载,而距离上次去江永还是在十二年前。印象中,江永的山水漂亮,有几分桂林的秀美;美食尚可,基本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民风,对江永的悠久女书文化也早有所耳闻。但是可能正因为不难得,无需专程,在我的旅行规划里,我从未将江永列入视野。今年暑假,女儿同学三家约着一起出游,综合各方因素,在先生的推荐下我们选择了以他的老家作为目的地,一行老小十七人浩浩荡荡的南下,一路上,我对本次出行的愉快体验充满着信心,想着这么多人出去,到哪里都是好玩,但心中并没有抱有太多惊喜期待。然而几天下来,居然收获满满。我们在这个湘南小县城里溜达的同时,顺带还出了一下省到达了广西富川,一路收获了千年古村、古老瑶寨、深厚状元村各一枚。现在想来,仍觉回味无穷。  村、寨、镇都是人们聚集生活的单位名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物又造就一方水土。古人在择地而居时,大多讲究风水,村落与屋舍的布局都能说道上几分,历经岁月沧桑所保留下来的这些古村落无一不体现着他们的用心,而所积淀的名人传奇与文化习俗更能见证着他们的智慧与预见。

           许是个人专业与兴趣所致,每每到一个地方或一个建筑,我对地名的出处和渊源特别感兴趣,觉得一个好的名字寄托着这一族人的祖先对此地、此支的祝福与希冀。江永的上甘棠千年古村、勾蓝瑶寨和富川秀水状元村,光从名字上看就觉得很是美丽。“甘棠“一名源自《诗经》“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一句,取其清廉之意。而另一说则是,甘棠本意指的一种甘甜的水果,可为梨可为苹果,相传在此地开枝散叶的周姓人祖籍山东,躲避战祸择此地而居,为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便将此地命名为“甘棠”,从地理位置上相对应讲还有“下甘棠”。而勾蓝瑶寨的“勾蓝”则因为村子里的美景,有史书记载此地“山勾联透,溪水伏流,色蓝於靛”,我们在村子里行走时,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因为勾蓝瑶寨有招郎入赘的习俗,“好女不出石墙门“,“勾蓝”与“勾郎”音近,为了避免这种过于直白的叫法,传承下来的就是相对文气的“勾蓝”了吧。“秀水”状元村原名为“秀峰”,毛氏宗族的始祖毛衷,是唐开元年间进士,选择在此建村立寨时,便觉此地钟灵毓秀,以峰为靠山,以水为滋养,“秀水”一名听来便多生出几分灵气来。三地游览,相同的是古朴的民风,悠久的建筑以及缓慢的节奏,不同的是风水的布局和文化的偏重。 

         到达上甘棠古村时,已是下午四、五点左右的光景。一行人站在村头,仔细打量着这个有着几分破旧而又稍显神秘的村落,一座破败的桥,一个醒目的阁,一边疑惑着她的历史,却也被眼前这幅秀美的风景图所吸引,古老的建筑、远处青山环抱,近处河水淌淌,孩子们纷纷拿起相机拍照,老人们也开始争相留影。

    小摄友

    在村里导游的讲解下,这个古村落的韵味逐渐清晰。眼前看到的那座已垮掉一小半的石桥叫做步瀛桥,青青的藤蔓从石罅长出来,垂吊在石壁或空间,让石桥显出一种异样的苍老和美丽。这座周氏族人筑于北宋靖康元年的古桥,迄今已有870多年历史了。 这桥的一小半垮于何时,村人也不知道。在他们眼里,这桥本来就是这样。也许那传说是真的:桥落成庆典,八仙喜笑而过。铁拐李一脚过重,造就了古桥的“残缺美”。

    步瀛桥

    而从桥下流过的这条河名为谢沐河,它紧挨着村前流过,一条长长的防洪石墙将河与村隔开,这河和墙给村落形成了一道屏障。抬头望去的两座山一座叫龟山,一座叫昂山,立在村子的不远处,不高,却各具风韵。远方更有一层层的青山,浓重的如泼墨,轻淡的如一抹云。而近处的这座阁名为文昌阁,始建于南宋,如今是已经过翻修了。

    谢沐河 上甘棠古村村口

    穿过步瀛桥,就进入到村子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被打磨得发亮的古道,散发幽幽的光泽。 这条上千年的古道一直通到村里,踩着它去亲近上甘棠的古民居,真让人浮想联翩:唐时的马蹄急促地扣击着青石板、宋时村姑的倩影映照在光洁的青石上、清时玩童追逐的喜笑永远留在了细密的石纹中……我们并没有着急进村,而是右拐来到了位于谢沐河左侧的月陂亭,说是亭,其实是天然石廊:顶上石崖如盖,山壁上若干摩崖石刻一路排开。这些石碑有着非常珍贵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可谓上甘棠的“档案库”,如其中《修建步瀛桥碑记》,就把村口古桥的史料真实地保留下来。 岁月噬咬着古碑刻,碑上不少字已依稀模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块碑刻,一块刻有“忠孝廉节”四个字,高近两米,宽一米多,笔力遒劲大气,赫赫壮观。咋一看,觉得有几分熟悉之气,似曾相识。导游介绍,这四字为南宋文天祥的手迹。文时任湖南提行节制,曾到江永一带平息瑶民起义。上甘棠周氏族人周得源官为杭州(南宋临安府)太守,与文天祥情谊甚笃,得文墨宝回故里留予后人,乾隆二十八年镌于壁上。“忠孝廉节”的教化之光沐浴着周氏家族,让这个家族朝朝代代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人物。我恍然大悟我的熟悉之感原来是来自于岳麓书院里这四个字,原来出自同一人手笔。另外还有一块碑,是一块无字碑。周氏祖先聪慧,留一块空白待后人填写,江山代有人才出,可谁能载入这史册,自是没有固定的标准,而以此为目标激励着后辈人努力也算是前人的良苦用心吧。

    月陂亭的碑刻

    参观完月陂亭,我们调转往村里走,正是夕阳西下,古道两边的民宅参差不齐地排列,一些 商号还存有一些遗风,沿路的上甘棠博物馆将这个寨子的发展渊源记载得非常清晰,一个村级的博物馆能够达到如此的规模也实属不易。来不及仔细将文献仔细浏览清楚,孩子们就已经向村子里更深处跑去。在博物馆的门口,遇到晚归的农民牵着一头老黄牛缓缓而过,那一刻感觉到时光停滞,历经千年的岁月轮回里,这种最为原始的耕作图依旧存在,今夕何夕,生活最本真的意义莫过于一箪食一瓢饮?

    古道悠悠

    恍惚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打破了我们在上甘棠的行程,我们躲在一个门楼下避。上甘棠周氏共有十族,每一族自主干道分支一条次干道进住房,次干道与主干道交界处建有门楼,从每一个门楼纵深进去,就是这一支人的聚集与延续。与老人聊天,与小孩嬉戏,看着当地的老人与孩子完全无惧雨水,直接穿雨而过,迥异于城里人害怕淋雨带来感冒的拘谨,这完全是一种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方式,大自然“野”与“雅”、大气与秀美只有停下来,才能好好感受。在这场酣畅淋漓的大雨里,意犹未尽地结束了上甘棠古村之旅,正是因为这些许的遗憾,又能成为下次再来古村的理由哦!

    老牛与门廊 淋雨的小孩 雨中泡澡的老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偶得的寻古之旅(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qk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