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来潮,突然想剖析一下心的作用及原理。还是喜欢从真实的生活经验来作例。
当我们心心念一个人的时候,ta是否会真的感受得到呢?是真的会的。尤其家人或者恋人之间,关系过于亲密,有时会不约而同地表现出特别的默契。可以说,这就是心意相通。往往处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外部环境中,又同时熟悉彼此的心里,这样的情况其实不算很玄幻。
就算是长期交战的双方,也可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肯定是有个人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曾看到过自身以外的一切。
我们再次升级以下。完全陌生的人,在短暂的认识(甚至不需要认识的情况下)会不会有这种默契呢?也是有的。有时真的很好奇,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神或表情或肢体语言就可以内心明了。举个反例,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看外文原声电影,根本是看不懂的。估计只顾着看字幕了。如果想证实下,可以找个没有字幕的外文原声电影看看。就体会的到了。
心,为什么可以知道这么多呢?这涉及到认识论的问题。就不这么分析了。我们在这就说生活中的事。心,可以呈现一个自身以外的事物。这是认识的前提条件。而这样的认识在我们的意识中有一个共识,这个共识恐怕是来自于遗传学。这些情况只能说是最根本的,最基本的一种心意相通情况。
而在此想谈的是:一对一的心心相印。也就是说,A面对B-Z时,A想呈现出来的意思,和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仅仅X明白领受了A的意思。其他的要么不知所云,要么所自知的不是A的意思(所谓误解)。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很普遍?也存在吧!
继续升级。我们这下不谈人与人之间的心的作用了。即将进入又科学又玄幻的一个阶段。首先,我们谈谈科学。科学应该可以说是人对这个世界所认知的普遍的、准确的、可反复证明的一种掌握吧。那我们的心,对应的这个事物之心是否存在呢?应该是要存在的。心只会和心产生交流和共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重在讲差别,即是:人和人可以交流互通,人和石头是不能沟通交流的。所以,认识与被认识之间能建立起来的关系前提是有一个同属性的“心”。(这里的心比日常生活中的心,涵盖要更大一些。)
玄幻的一面,正好是科学的反面。从两个方面讲讲。
第一,就是无心。根本不存在一个同属性的心在哪里,使得我们可以认识世界。而是我们同外部世界本就是一体的、同属的一物而已。至于心,是我们假想出来的一个转接物,更类似于语法中的介词。心只是我们想象的一个概念,作为转接物与我之间认识与反馈的联系物。而实际情况可能是:根本就是无心,我们与物是直接联通的,没有那个心作为转接。心,应该是我们想把自己区别于物而假象的概念而已。
第二,就反反为正的效果,承认有心。但又区别于科学。而这种心,是通又不通的模糊叠加状态。不能像科学一样可以准确把握,也不可能反复实证。所有状态仅在于一瞬(极小的时间里)。举个生活的例子如下:不同的人,在下雨天感受不同。有人沮丧,有人惬意,有人悲伤,有人浪漫。是否可以这么说(前提记得说是有心,心只能认识心):我们的心有千万种,雨的心也有千万种。而当时的感受,只是我们和雨做个同类项连线。而就我们一个人而言,不同时间也是有变化的,而雨也和我们一样,心也是在变化的。我们之所以有感觉,就是因为我们与事物同心,产生感觉的过程,即是我用此心连彼心,此心彼心此时同心而已。
我们再次回到生活中。当我们心心念一个人的时候,即使ta没有确切的线索引导ta知道。难道ta真的不会感觉到么?这个问题,各自体会吧!谈了一晚上心之动,也各自体味吧!
今晚九点多的月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