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
约赛亚·富兰克林
和妻子阿拜亚·富兰克林
合葬于此处。
夫妻十分恩爱
共同生活了55年。
他们既没有田产,也没有高官厚禄
凭借着劳动和勤勉
承蒙上帝的福佑
维持了一个大家庭
舒适的生活。
他们养育了13个子女
和7个孙儿
备受赞誉。
后辈们,应以他们
为榜样,勤奋自勉
切记要信仰上帝。
他笃信上帝,克己谨慎
她为人谦逊,明理贤惠。
他们最小的儿子
为了纪念,敬立此碑。
约塞亚·富兰克林,1655年生,1744年卒,享年89岁。
阿拜亚·富兰克林,1667年生,1752年卒,享年85岁。
如果一个人在和别人交流时,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采取一种固执己见的态度,这样会很容易让对方反感,最终使交谈无法继续下去。如果一个人想要向别人请教,增长自己的知识,但又十分固执,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么那些谨慎明理而又不愿与人争论的人,可能就会对他的错误听之任之了,而他本人依然得不到改进。这样的态度既不可能今对方在交谈中获得快乐,也不可能获得对方的赞同。在我看来,蒲柏的一些观点十分明智:
如果你不做教人之态,别人一定会从中受益,对于那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就当作是他忘记了;
他还告诫我们:
即使对于那些自己已经十分肯定的事情,也要采取用谦虚的态度将其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这句话,我觉得他的表达不太合适:
因为不懂得谦逊就是不懂得道理。
相信你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说“不太合适”。请看下面这两行诗,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要这样讲。
对于那些大言不惭的话无需辩解,
因为不懂得谦逊就是不懂得事理。
在这里,“不懂得事理”(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幸)成了“不懂得谦逊”的托词。因此,我想下面两行诗会更合适一些。
对于那些大言不惭的话,我们只能这样去辩解:
即不懂得谦逊就是不懂的事理。
不过究竟孰优孰劣,还是让智者去评判吧!
对于有理智的动物来说,无论他想干什么,总能找到或制造出理由来。
1725年我在伦敦写的小册子,里面是从德莱顿诗歌里选出的几行作为题词的:
存在的都是正确的,
而半盲人看到的
只是链条的一边
最近的一环,
那权衡一切的秤杆
他的双目视而不见。
在那本小册子子里,我从上帝的属性,无限的智慧、善良和权利得出以下结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所谓善与恶的区别是根本不存在的。现在看来,我以前的认识并不见得明智,它有可能已经嵌入我的言谈之中,甚至像形而上学推理中常见的错误一样影响到我后来的观点。
慢慢地我开始相信,真实、诚恳和正直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东西,所谓人生最大的幸福应该指的就是这些吧。我决心用这一生来身体力行,而且这一决心已经记在我的日记里,到现在依然保留着,连《启示录》也没有我这个决心重要。不过,我仍然认为:我们禁忌的行为,未必就是邪恶;让我们遵守的,未必就是善良。如果我们从整体来看,就其自身的性质来思考问题,让我们禁忌的因为或许对我们有害,让我们遵守的,或许对我们有利。这种信念借助上帝的仁慈之手,或者某个守护神的祝福,或者偶然的契机,或者是三者相结合,保护了我,使我得以安然地度过危险的青年期,在远离父母和身处异国他乡的危险境地,避免了可能因缺乏宗教信仰而任意犯下的任何大错。至于说道“任意”,那是因为我年轻而又没有社会经验,再加上某些不轨之人的欺骗,因此很难避免不发生上述提到的事情。我刚刚进入社会,人品还算不错,对此我很珍惜,也希望以后能够永远保持。
悲观者到处都有,他们总是向人们散步一切都要走向毁灭的论调。
大家本着探求真理的务实精神,而不是以好胜争辩的态度来进行。
布雷福德仍然承接印刷选票、法律和其他公共事务方面的业务。他把议会给总督的意见书印得粗糙不堪,错误百出。我们重新印刷了一遍,不仅正确无误,而且美观漂亮,给每个议员送上一份。两者之间的差别他们一看便知,报纸也在这些议员朋友心中获得更高的威望。最后,他们经过投票决定由我们来承担下一年的印刷业务。
我每天要排一大张,由梅雷迪斯负责印刷。印刷完之后又要拆版,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常常到晚上11点才下班,有时候还会更晚,因为中间不时地有其他朋友介绍来的一些零星活儿插入,但是我仍然坚持一天要完成对开一大张的排字任务。一天晚上,我装完版后,心想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没想到一不小心弄乱了一个版面,有两页的铅字被打乱了。我毫不犹豫地立即拆散,重新排版,干完了才去睡觉。我们的勤劳被邻居们看到,使得我们渐渐受到称赞,也提高了信誉。特别还有人告诉我,在商人的“夜夜俱乐部”里,有人提到新开业的印刷所,他们一致认为一定不会成功,因为城里面已经有凯默和布雷福德两家了。但是贝尔德博士(多年以后,我和你曾经在他的故乡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教堂见过他)却有不同的看法。
“像富兰克林那样勤奋的人,”他说,“我在他的同行中还不曾见过。我晚上从俱乐部回家,他还在工作;第二天街坊邻居都还在睡觉的时候,他已经在工作了。”他的这番话令一些人备受感动,很快就有一位商人找我们为他代销文具,不过我们那时还没有开文具铺的打算。
本杰明·沃恩先生的来信
亲爱的先生:
你的教友会朋友帮你收集的那些你一生事迹的札记,我看过以后曾经对你说过,我要给你写信来说明我的理由,为什么我认为,正如你那位朋友所希望的,讲这本书写完并出版是很有价值的。前段时间,我因琐事缠身一直未能提笔,而且即便是写了也不知道是否有价值。不过,我现在正好有闲暇的时间,还是想写,至少我能从中得到乐趣,受到教育。可能在措辞上对于像你这样有风范的人会有冒犯之处。但是我想告诉你,如果我给别的人写信,那人也像你一样善良、伟大,不过没有你那么谦逊,那么我会说些什么。
我会对他说:先生,我之所以恳请你写出你的生平事迹,是出于以下动机――你的一生非常不平凡,就算你自己不写,别人也会写的。与其让别人写得错误百出,不如自己写出来更好。再说,你写的自传能够展现本国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人们前来新大陆定居。他们渴望了解你们国家的国情,而你又声名远扬,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广告能比你写的自传更有效。你的经历和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的习俗和环境密切相关。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凯撒和塔西佗著作中对人性和社会真实性的批判与你相比似乎就缺乏趣味性了。先生,在我看来,你的自传为铸造未来的杰出人物提供了机会;在加上你打算要出版的那本陶冶个人品行的《道德的艺术》常常有助于促进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幸福。与这两本书相比,我上面陈述的那些理由就显得不值一提。
先生,我前面提到的两本书为自学成才的人提供了崇高的原则和榜样。学校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往往不从实际出发,方法笨拙,容易误导孩子;而你的方法简单明了,容易掌握;在父母和年轻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无法设计或者判断合理的人生道路时,你却发现了“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这简直太难得了!对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影响,如果到了晚年,那么这种影响不仅来得太晚,而且成效不大;正是在年轻时期,我们培养了自己的习性和见解;正是在年轻时期,我们选择了职业、事业和配偶;正是在年轻时期,我们确定了人生的方向;正是在年轻时期,我们甚至拟订了下一代的教育方法和发展方向;正是在年轻时期,我们确定了个人品格和公共道德观点。“人生”这个术语意味着从青年走向老年,所以人生从年轻时期开始,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尤其是在我们还没有确定人生主要目标之前,更应该如此。
你的传记不仅可以使自学成才的人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使聪明的人获得启迪。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在看到另一位智者的行为以后,也能获得智慧并促进自己的进步。我们已经看到: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几乎没有人指点迷津,那么为什么弱者就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呢?告诉他们吧,先生,告诉老一辈和小字辈,应该怎么做让普通人变得聪明、聪明人变得像你一样充满智慧。政治家和军人对待人类是多么残忍,我们已经看到了;尊贵之人对待自己的朋友又是如何违背情理,我们也看到了;现在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榜样,他具有态度谦恭、正直善良、和蔼可亲等种种美德,这难道不具有教育意义吗。
你可以叙述一些生活上的琐事,那同样具有很大好处,因为我们特别需要了解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原则,也很想知道你是如何处理这方面事情的。这个问题在人一生当中非常重要,如果可以解释的话,许多小事早早地向他们解释会让他们有机会成为远见卓识的人。
说到个人的阅历,把他人的经历以饶有趣味的笔调写出来可以称上是个捷径,这肯定只能出自你的笔下。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对其处理的方法,要么简单明了,要么严谨凝重,都一定会使人有深刻的认识。在这些问题的处理方面,相信你一定会像你组织政治或哲学谈论那样见解独特。人生的经历和安排(将其重要性和谬误都考虑在内)中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价值了。
有些人道德缺失,有些人胡乱猜测,还有一些人心怀不轨,但是,我相信先生你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你的自传(因为在我看来,我正在描述的这个人在品德和个人生平上与富兰克林博士有类似之处)将带来给人们这样的认识:出身卑贱并不可耻,与幸福、高贵和美德相比,一个人的出身似乎根本就不值一提,这一点已经为你所证明。
要实现一个目标,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先生,我们发现你也制定了一个能让人有所作为的计划;同时我们还看到:虽然结果是美好的,但是一个智者从事事业的方法却很简单,那就是依靠人的本性、道德、思考和习惯。你在自传中还需要证明这样一件事情:想要登上世界这个舞台来展现自己,那是需要等待时机的。人们往往注意一时的热情,却忽视了持之以恒的道理。因此人们要对自己的行动做出安排,这样才能将计划切实付诸实施。你的秉性在你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它令你生活得愉快而又满足,不会为愚蠢的浮华和悔恨而苦恼。那些将伟人视作榜样来陶冶情操的人会很容易采取你的方法,因为你在为人处世中非常懂得忍耐。先生,你的一位教友会朋友(在这里,我再次设想把信中自己正在描述的这个人比作富兰克林博士)赞扬你的勤劳、朴实和节制,并认为这些品质应作为青年人的典范。可是他忽视了你的谦逊谨慎和公正廉洁,没有这两点你不可能做到随遇而安,这一点足以体现淡泊名利和调节心理的重要性。如果你这位朋友也像我一样了解你的声望和品性的话,他可能会说,你以前写的著作以及采取的种种措施一定会使人们对你的自传和《道德的艺术》有所关注;反之,上述两本著作也会令人们想起你以前的著作以及采取的那些措施。这就是具有多种品格的好处,这一好处又会促使其自身的品格得到充分的发扬,这样你的自传就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因为不懂得修身养性的人可能要比没有时间去修身养性的人多。
但是,我还有最后一点想法,那就是把一生写成传记的意义。传记这种体裁看起来好像有点缺乏新意,但是却有很大的用处,你的传记也许具有更特别的意义,可以把它和各式各样的暴徒和阴谋家的传记作比较,和寺院苦行僧的荒谬以及无聊文人空洞的传记进行比较。如果你的自传能鼓励更多与你同类的作品问世,使更多人的生活值得作传记,那么你的传记价值将抵得上普鲁塔克写的所有传记的总和。有一种人,他的每个优点只能适合世界上某一个人。这种看法我并不认同。亲爱的富兰克林博士,我想在这封信快结束的部分向你提出一点个人的请求。那么,我亲爱的先生,我真心希望你能够将自己高尚的品德展示给世人,否则它会为人们的争论所掩盖。考虑到你已是高龄,做事谨慎,思维方式独特,因此我想除你本人以外,可能没有人能够充分了解你生平事迹和内心世界。
除此之外,现时代的……(有点长,见鬼去吧……有兴趣查资料)
任何切实有用的计划,如果你公开自己是这个计划的倡导者,多少会显得你比同伴要略胜一筹。这样做很不恰当,因为这会让人觉得你有意沽名钓誉,而你完成这个计划恰恰需要这些伙伴的帮助。因此,我尽量把自己隐藏起来,说这个计划是我们大家一起制定的,只是要我四处走访,并根据他们的建议推荐给那些喜欢读书的人。我采取这个办法后,工作进展得顺利多了。虽然当时失去了那么一点虚荣,但后面会还你一个公道。
道德名目及其戒律是: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节言: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说,避免琐碎的闲聊;
3.秩序:物件有所归,办事有定时;
4. 决心: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决心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
5.节俭:花钱要于人于己有利,决不浪费;
6.勤劳:珍惜时间,时间要花在做有用的事情上,力戒无意义的举动。
7.诚实:力戒虚伪欺诈,心存良知与公正,说话亦如此;
8.正直: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是你的义务;
9.中庸:不走极端,别人对你的冒犯,若是正当,就要善于容忍。;
10.整洁:身体、衣物以及住所,要保持清洁;
11.宁静:对待琐事、平常事或者不可避免之事,不可自扰;
12.贞节:不要纵欲过度,有伤身体,切忌损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宁和名誉;
13.谦虚:仿效耶稣与苏格拉底。
我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像我一样缺乏坚持到底的毅力,不知道辞旧迎新、弃恶从善的艰难,因此就放弃了努力,最后得出“带有锈迹的斧头最好”的结论。有些看似理性的东西时常会给我这样的暗示:我如此极端的追求完美,要是被别人知道,一定会会拿我当笑柄。还有一种暗示:一个人的品德完善也许会引起他人的嫉妒与憎恨;那些仁爱的人应当拥有一些缺点,这样也算是给朋友留点面子。
我的后代应该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凭借着这样不为人所关注的计划和上帝的祝福(这让他的一生都有幸运相伴),到了79岁还能写他的自传。至于在晚年是否会有逆运,这一切全凭上帝的安排。即便有,往日的快乐也足以让他泰然处之。“节制”使他的身体一直健康,到目前为止自然硬朗。“节俭”和“勤劳”使他早年境遇良好,累积了财产,获得了知识,成为一个有用的公民,并且在学识界人士中享有一定的威望。他凭借“城市”和“正直”这样的美德赢得了国家的信任,被赋予了光荣的职责。
在这个世界上,穷人要致富,除了正直和诚实,没有其他办法。
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他有周密的计划,不浪费时间,集中精力在所研究的事业上,他一定能够建功立业。
零星的良言一经集中会给人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有人说这样的事情看起来无足轻重但不能掉以轻心,别人恐怕也不会去责难他。人类并不是依靠老天突然的恩赐获得幸福的,而是凭借日常生活的点滴利益积累而成的。
环顾四海,
有几人能识得善己!
识得善己而奋起直追者又有几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