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体检,胸部CT平扫结果显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由于是从来没听说过,便百度了一下。
不百度还好,一百度吓了一跳,先天畸形,现在多是在产检中发现,可能与21三体综合症有关。
于是赶忙问我妈怀孕时有没有做过排畸检查。
我妈说那时候产检哪有这么复杂的,就是做了两三次超声检查,都没什么问题。
当我妈知道我是先天的“右迷”之后,也是楞了一下,然后说“你都这么大了,不是没啥问题。”
事实确实如此。
然而也让我不由地想,如果是现在,我妈在产检中查出一些问题,面对医生一些“坏结果”的提醒,还能如此淡定吗?
很多孕妈妈在四维中查出宝宝“右迷”,很是担心,又是无创,又是羊穿,光看看她们写的文字我都觉得折腾无比,更别说这些准妈妈在等待中的焦虑不安。
医学在发展,产检也越来越细致,但也给某些指标不理想的孕妇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从产检数据上讲,医生的意见确实没毛病,问题出在缺乏人文关怀和通盘考虑。
人们面对未知往往容易紧张,也比较相信专家意见,更别说是这些准妈妈。当医生点评“不太妙”时,准妈妈一般会往不好的结果去想。
很多时候,医生觉得问题并不严重,最坏的概率极小,脸色一凝重,也是出于职业环境,却不知道这样的说辞让孕妇压力更大。
医学需要进步,但需要进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人文关怀。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两年前,我读到长眠在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时大吃一惊。
这两年的就医体验让我深刻明白,纵使今日医学已经发展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在疾病面前是还是有很多局限性。
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行医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使命。
在“谈病色变”的今天,希望医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而不是只看着数据说一些冷冰冰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