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时填志愿,那个时候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思考和搜集信息,结果听了亲戚家叔叔的推荐,选了金融。这个决定基本毁了我过去的十年。进了大学才发现对金融一点都不感兴趣,而且从高中那种处处监管的环境突然进入养猪场,真是如同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学习这种事情是直接撇一边了,各种玩游戏混日子。这种混日子的模式一直到重新考上教育学的研究生才有所收敛。但是毕竟大学四年荒废的时间太长,两年的研究生经历也不是很顺利,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本来就是挺任性的人,没兴趣的人和事是坚决不去碰触的,同时自己的经历给我造成了一个错觉。大学时各种混,现在聊起来我给自己的借口是对金融一点兴趣都没有,刻意的去模糊自己当时自制力也弱人也懒。然后跨专业考上研究生之后,我总结的原因是对教育学很感兴趣,才让我考研成功。到了研究生毕业后又选择了瑜伽作为职业,更是从兴趣出发了。所以我在和别人聊天时经常强调把自己已经做成的事情归结为兴趣使然,特别是看了许多关于毅力和自控力相关的研究后,更是信誓旦旦的在瑜伽课堂上和会员说做事情毅力是靠不住的,只有兴趣才会让你持续的练习下去。
但是今天我要重新梳理一下自己这种观点了,我依然坚信兴趣为先导是没有错的,但是非常不全面。之前我看过香港科大校长的访谈,忘记是哪位了,物理学家,他在访谈中说自己当年泡在物理实验室8年,每天一想到去实验室就兴奋,感觉和去游乐场一样。我在读研时自己的导师也是这种状态,在他眼里没有寒暑假和节假日,泡在办公室读书搞研究就是休息。这些例子看似还是在论证我关于兴趣是最好的激励因素的观点,但是这里面有个一潜在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人你在日常生活中能碰到多少?从统计的角度来说这些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奋不顾身达到忘我境界的人事少之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心智、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都普通,做事情还是需要责任感、毅力和自制力这些因素才能坚持下来。
就我自己的考研来说,教育学本来就是最简单的一门,专业课不需要理解,以背诵为主。英语和政治就不必说了。当初复习的时候是非常努力的,如果我只吹嘘兴趣在里面起到的作用,故意不说自己当初的坚持和毅力是不公平的。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分别,就是考研这件事情关乎到自己的人生,那么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自制力一定是很强的,在复习过程中让自己以比较高的的学习强度坚持了下来。如果不关乎自己的未来,那么兴趣再强,没有那种毅力坚持也可能完成不了的。
扪心自问,我现在对瑜伽态度,还停留在自以为靠兴趣就可以让我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瑜伽老师,偏向于放任自流,有点任性。或许对于非瑜伽从业者来说,靠对瑜伽的喜爱就可以一直练习下去,但对我来说,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已经把它当做职业了,这已经关乎到我的人生了,所以自制力自控力就非常重要了。而且瑜伽老师是一项自由职业,不像上班族还有外在的制度约束,自由职业者更加需要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至此大体思路可以厘清,我依然相信由于人的天性,单纯毅力是不可靠的,需要兴趣的引导和保护,有了兴趣确定方向后扎实的努力和严格的自制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否则做事又会成为纸上谈兵。挺简单的道理,自己到现在才想明白,略感惭愧啊。
:{"���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