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重感教育

沉重感教育

作者: 寂嫣然的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3-26 21:34 被阅读0次

    穷养与富养,你更倾向于哪一个呢?

    有句话讲: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婆爷那两辈人经历了太多的饥荒,不单是物质,还有重要的精神。

    所以我们身边一直有教育的声音在说: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这类的语句似乎经常听到。

    也在超市等公共场所,看到哭闹未被满足的孩子被父母反复强调:要珍惜,不可以浪费,买一个就行了。

    李雪说见过好几个朋友,出生于中国物质最贫乏的年代,父母一贫如洗,但即使半年才吃得上一顿肉,也愿意叫上朋友、孩子们一起快乐分享。这些孩子的精神气质如贵族一般,在后来环境好转时,他们也总能最先找到出路。

    今天在与家人讨论是否该富养孩子这个话题时,我们统一的思想是,看教育学者的观点需要辩证的看,双方都赞同的点是:我们应该对孩子诚实。如果这个玩具我们确实不想给孩子买,或者经济条件无法承担特别昂贵的玩具,我们可以对孩子真实的表达,“我暂时买不起”“我不想买”

    写到这里,让我想到尹建莉和李雪的有次采访,尹建莉分享她女儿小的时候,她批发了很多雪糕在家里留给孩子,算是那个年代比较少见的零食,孩子不懂这些,便每天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尹建莉的妈妈就提出看是否给孩子说,不能这样盛情每天邀请,而尹建莉的想法是自问:就目前自己的收入,吃这些会吃跨掉自己吗?

    答案是暂时还不会。所以没有制止孩子这样的行为。

    我想,她的孩子在小时候物质上是没有匮乏感的,她有丰富的人生底色。

    我们授身边教育观点的影响,总会怕给孩子多了,就叫溺爱孩子,似乎这样的行为孩子未来必定没有出息,给予过多,溺爱孩子,这样的行为每个人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

    李雪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众人皆知,在满足底层的生理需求后,会自然向上、向更高层次进阶,这是自然的行为常识,她反问为什么到了孩子身上,有些人会觉得“越满足、就会越过份、越沉溺、越疯狂要求”

    试着问问自己,反观自己的小时候,是不是没有得到过,所以在孩子身上,潜意识也会觉得孩子不配拥有。

    那些小时候物质与精神都特别匮乏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外界物质与具身认知都提高到一定高度后,会以“我小时候遗憾没有这些,现在我要加倍给我的孩子”这样的心态来教育孩子,富养的成分会多很多,同时期望也会多很多,自己那些年走过的弯路,不想孩子去重复,又怎样去定义这是对是错呢。

    今日与家人沟通这些观点时他提到:教育没有对错,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认知高度去诠释教育这个话题的,慢慢修行。

    这点我是赞同的。

    但要不停的学习教育知识,像王潇说的那样,要想全能,得先成就自己,从自己先内审,这样才能让爱自然流动,避免很多的极端情况出现。

    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一生的性格命运。

    我们在生育孩子时,从来都没和人家商量过,她(他)是否愿意来到世间受尽苦难,感受极乐。

    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的流动。

    愿我们都能通过知识、感悟、行动习得这样的流动,边做父母边做好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重感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gs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