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19年2月:那个男人在发光

2019年2月:那个男人在发光

作者: 邂邂泥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22:29 被阅读0次

在深圳,你很难感觉到四季的变化,特别是在本该属于冬季的二月,冷空气从来都不会持续太久,以至于出门的时候,居然会感叹自己为什么没穿短袖。在这个暖得有些过分的季节里,心境也在不断地变化。

二月共读了三本书,分别是宏瞻的传记体评著《世间已无张居正》、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传记体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和汪曾祺先生的美食随笔《汪曾祺谈吃》,三本都想推荐。

 《世间已无张居正》

从出生时到身后事,从坎坷荣耀到是非恩怨,本书通过多方查阅和考证,为读者展现了一代名臣张居正的传奇一生,在共计十六章的评述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内容主要包括少年知遇、礼法人情、权力斗争、政策改革、反攻倒算和难以言说的君臣关系。作为张居正四百多年来最疯狂、最忠实的拥趸(豆瓣简介,恐怕是自封的,哈哈),作者还是基本保持了客观的叙述,主观评判上也许有一些美化,但张居正的功绩是无法抹除的,“功在社稷,过在身家”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该是最中肯的评价了。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一七年我曾看了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另一本书——《外婆的道歉信》,当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童话般的语言饱含着十分密集的泪点,《欧维》则与其不同,虽然都属于治愈类的小说,但它带给人的感动更像是淅淅沥沥的雨点,循序渐进而充满戏剧性,直到尾声才让人泪流满面。

有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一生恪守原则,正直而富有责任感,虽愤世嫉俗,但本性善良,可敬之余,更让人温柔以待。索雅是欧维的妻子,更是他生命中的童话,而童话的逝去也许让任何人都难以承受。尝试多次的自杀皆以失败告终,在和邻居们的相处中,欧维终于渐渐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那是一种被认可和被需要的美好,也是一种照亮自己同时温暖他人的感动。

《汪曾祺谈吃》

谈到汪曾祺,第一印象当然是中学时代读过的《受戒》,那个时候便很喜欢小说中流露出的纯真和美好,《汪曾祺谈吃》这本书则延续了先生平易近人的朴实文风,还带着些率性,可以作为菜谱,也谈到了饮食文化,读完让人大开眼界。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文人、作家一般不食人间烟火,可汪曾祺先生几乎是无所不食,食遍天下,放在现在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吃货,而且擅长做菜,了解各种做法。建议读本书的时候准备些零食,不建议在深夜看,因为内容易引起一种发自于胃的罪恶感。

全书共分为七卷,第一卷谈的是“家常酒菜”,其中有三句话让我深以为然,汪先生说:“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大抵一种东西第一回吃,总是最好的……人的口味是可以变的。”纵观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在吃的东西方面,便基本呈现了以上三个特征。

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家乡的米粉是最好吃的,无论是汤米粉还是炒米粉,亦或是拌米粉。深圳这里叫珍珠粉,形状和口感都与米线相似,但还是比不上家乡的味道,大概也是因为小时候吃的东西,第一回吃的东西,才是最好吃的吧。记得在小的时候,外婆拿玉米给我吃,不知道当时为什么硬是不吃,也许是发自青春年少的骄傲?亦或是固执,或者单纯的傻……现在觉得玉米还是挺好的,口感好,又香甜。

在若干家常酒菜的介绍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豆腐和蚕豆了,尤其是臭豆腐和兰花豆,很尴尬,都是零食,但也是事实。豆腐有各种口味,各种做法,最让我嘴馋的还是臭豆腐,我觉得臭豆腐其实不臭,只是气味比较重,但吃起来很香,够味,比较辣。不喜欢吃的朋友当然不会同意我的看法,就像我对香菜的态度一样(大概是目前为止抵御最久的食物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理解万岁呀。

蚕豆为什么叫蚕豆,好像我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读完第一卷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蚕豆是养蚕的时候吃的豆。记得在初中的时候,经常会去学校的小卖部买兰花豆吃,也是蚕豆的一种,那么问题来了,兰花豆为什么叫兰花豆呢?

第二卷谈的是“四方食事”,印象比较深的有内蒙的羊肉,徽州的臭鳜鱼,还有频繁提到的云南菜。云南的过桥米线可谓盛名在外,想起当时和朋友一起去云南的经历,印象中一直在找米线,吃米线,还有盛放米线的巨碗,盖在头上应该都还觉得空旷。味道自然是不记得了,毕竟家乡的米粉已经藏在了心底。

第三卷的主题是“果蔬秋浓”,主要谈的是蔬菜和水果,大概因为汪曾祺先生早年在西南联大的经历,所以谈到了很多关于云南的回忆。对这一卷没有太深的印象,可能是因为我不喜欢吃蔬菜,喜欢吃的水果也不多吧……

第四卷的主题是“鱼我所欲也”,顾名思义,谈鱼,也是本书篇幅最短的一章,介绍了各种类别的鱼,印象不深,大概因为我也不大喜欢吃鱼……

第五卷谈的是“肉食者不鄙”,包括各种肉的做法。照我说,汪先生还是保守了,作为一名肉食爱好者,我不但觉得不鄙,而且深以此为荣。记得以前常叫的一家外卖,有一回同事问老板为什么每样菜都要放肉,老板回答说:“不放肉不好吃啊。”金句,真的金句,才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只可惜本卷的篇幅也不长,好在印象深刻的点有不少。

烤肉,光是想到口水就要掉下来;内蒙的手把肉,原料是羊肉,没有吃过,我没吃过的东西太多了,还是因为去过的地方太少,有机会的话,还是想到处吃……不是,到处走一走的。

狮子头,喜欢啊,叫外卖的时候经常选它,马蹄狮子头。想起今年过年的时候,和老爸一起试着做狮子头,看着还行,可惜咸了,放了太多盐……还有蛋饺,也可惜咸了,也放了太多盐……

腊肉也挺好吃的,以前有一段时间还有些抗拒,后来慢慢就吃开了。还有腊肠,今年过完春节回来从家里带了些,味道不错,就是有点辣,不过做起来还是很方便,切片放开水里泡一泡,然后和米放一起煮就熟了。

第六卷的主题是“食道旧寻”,汪先生再次谈到昆明的茶馆。印象最深的还是故乡的食物,我最爱的一道菜应该是辣椒炒肉,准确的说,应该是外婆做的辣椒粉炒肉。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一般只有寒暑假才能去外婆家玩,每到吃饭的时候,别的菜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少了辣椒粉炒肉,那种满满一碗、除了辣椒的粉末全是肉的感觉,应该是我的食物记忆里最美的一道彩虹。

小时候在外婆家还吃过爆炒知了,放油放盐直接炒,放在嘴里咬一口,嘎嘣脆,香的很。又想起东门卖的的蝉蛹和蝎子,口感也很棒,像“三只松鼠”里的瓜子味道。

第七卷谈的是“吃食和文学”,只记得一桩关于老舍先生喝茶的趣事——话说老舍先生去莫斯科开会,那里的人倒也想的周到,知道老舍先生爱喝茶,特意预备了热水壶,只是服务员不了解茶的文化,没等先生喝几口茶,就把茶给倒了,无怪乎老舍先生愤慨地说:“XXX!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到晚的。”这个段子还是蛮有趣。

从内容上看,《汪曾祺谈吃》这本书主要是先生多篇文章的合辑,难免有重复的内容,质量也参差不齐,但瑕不掩瑜,还是感谢汪曾祺先生的这本书,勾起了我过去的许多回忆。所以也推荐给大家读,希望各取所需吧。

《我们这一天》

二月读的三本书,分别从历史、虚拟和现实三个层面突出了三个在发光的男人,由此我也不禁想到本月在追的一部美剧——《我们这一天》。这部剧也塑造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男人形象,对我而言,最深刻的莫过于杰克,他是所有男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

无论是作为父亲、丈夫、兄长还是朋友,杰克都堪称楷模,他尽力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几乎完美,当然也离不开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他们也有着相同点,那就是都犯过错误,也都没有时光机。面对曾经犯下的错误,他们能做的,大概就是及时调整,努力改正,尽量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且避免下次犯相同的错误。

生活中有很多无能为力的事,但同样也有很多力所能及的事,希望不要被眼前的挫折蒙蔽了双眼,因为人总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有人说,对逝者而言,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ta曾生活过的世界,再也没有人记得ta

那么我是否可以说,对逝者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ta曾生活过的世界,大家都还记得ta,并且还在传递着,ta曾传递的温暖和光芒。

生有所爱,逝亦留痕。

如此,夫复何求。

相关文章

  • 2019年2月:那个男人在发光

    在深圳,你很难感觉到四季的变化,特别是在本该属于冬季的二月,冷空气从来都不会持续太久,以至于出门的时候,居然会感叹...

  • 五十一、鱼在深夜起舞

    村里又邪门的开始闹鬼了。说,有人在鬼河边看到一个身影,那个身影长着红眼睛,在夜里发光,很恐怖,那个身影是石斜的鬼魂...

  • 挑选男主持人

    今天,组长突然告诉我选一个男主持人,我第一反应是那个发光的男生。但是又一想,上次让他参加演讲比赛,他都拒绝了。男主...

  • 混世魔女

    第七章 那个人……在发光…… 宫门在的时间静止了,发光的那个人走了过来。光变弱了...

  • 做那个发光的人

    从盈CLUP走出来的那刻,我抬头看了看天空,低头瞧了瞧这脚下的路,又望了望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潮,发现和平时并没有什么...

  • 那个少年,会发光

    新的一年,我还继续喜欢着吴亦凡。 2015年的最后一天,了结了这一年最后一桩心愿,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了他的第二部电...

  • 为难

    我追不上以前那个发光的自己了!

  • 余生很贵,别和烂人纠缠

    遛弯儿的时候看到有人在争吵,国人就是爱围观的好习惯促使我走了过去。原来是一男子买了个发光的小玩意在扫码支付的时候出...

  • 身边好多人在发光

    最近,负面新闻接连不断,也不断刷新着我对人性的认知。上帝和阎王都是做灵魂生意的,好的由上帝收了,坏的由阎王买卖。只...

  • 人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光

    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2月:那个男人在发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hv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