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恩我拥有:
1、谢谢您,师父!
对于17章的分析阅读:
a、概论部分居然不是教给我们怎么样阅读这类文章,而是在限定自己讨论两种形式的书,为什么不讨论阅读方法的问题了呢?一是作者说没有资格,二是直到大约19世纪末,主要的科学著作都是给门外汉写的,现在科学论文已经变成专家写给专家看的东西了。作者在P224页的第二段有讲到“你要做的就是运用阅读论说性作品的规则,而且要很清楚的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作者说了写给专家看的利和弊:有利于科学的进步更加快速,不利于一般水平的读者阅读。那对于一般的读者该怎么办呢?必须退一步阅读流行的科普书。并且要知道好书与坏书的差别,是好书就要达到更加充分的理解。
b、《了解科学这一门行业》
作者由科学史发展到今天变得更为重要说起,然后说到“因此,我们毫不迟疑地推荐你读一些科学经典巨著”。在这里我不太明白“因此”所引领的句意。不过我觉得在第224页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说:了解科学的历史与哲学,这是一个门外汉对科学应有的责任,只有当你注意到伟大的科学家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时,注意到问题的本身及问题的背景,你的责任才算结束了。由此我感觉作者说的科学、科学史与科学作品,其实科学史与科学作品两个概念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阅读了科学史与科学作品,那就了解了科学。
c、《阅读科学经典名著的建议》
一定要注意科学作品最初的假设,不免个人偏见,一定要把最初的假设与作者得出的结论作一个区别,找出科学作品的主旨,这个主旨其实就是一般的现象或者说是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则。当然在阅读课的作品时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关于论述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数学的问题。论述的问题基本上包括两种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d、《面对数学的问题》
要知道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既然是语言,学习它就牵涉到基础阅读的问题,它是怎样的符号?符号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既然是一种语言,它就拥有自己的字汇、文法与句法。而且数学这一门语言作为沟通的媒介,它避免了情绪问题,而且它是一种优美的、能够满足智力的一门学问。
e、《掌握科学作品中的数学问题》
看你阅读数学书的目的,如果你想了解数学,那么你就应该在读书的时候做些笔记,如果你只是想读一本数学在内的科学书,完全可以跳着略读。因为科学作品中有相当多的数学问题。作者举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这两本书作为例子,在讲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你要先看定理的说明,再看看结论,掌握一下这是如何证明出来的,读一读引理及系理的说明,再读所谓的旁注。对于《光学》,除了阅读有关牛顿实验的形容,还会想读一下有关不同定理或命题的说明,以及结尾部分的讨论,牛顿在这里会对他的发现作个总结,并指出其意义,第三卷的结尾尤其出名,在这里牛顿对科学这个行业做了一些说明,很值得一读。只要记住,你的责任不是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而是要去了解相关的问题,在阅读时就会轻松许多。
f、《关于科普书的重点》
阅读原创性科学巨著与阅读科普书相比较阅读科普书会更容易一些。科普文章通常比科普书要容易阅读,不过也并非永远如此。只要你全神贯注,更加主动:确认主题,发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与作者达成共识,找出主旨与论述,评估或衡量意义之前,你要完全了解这本书才行。作者举了三个例子,怀海特的《数学之门》,林肯巴内特的《宇宙和爱因斯坦博士》,巴瑞康孟纳的《封闭的循环》,像这样子的书就要好好的去读了。

自己感觉读这一章好像读得不是很清晰、很彻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