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出场的是房琯。
对于房琯,世人有不同的评论。或赞其忠君报国,或贬其浮夸自大,不一而是。
安史之乱时,他曾在玄宗弃百官逃往蜀地时,冒死追至蜀地,其忠心可鉴,获玄宗赞赏,委以重任。
后肃宗在灵武称帝,玄宗派房琯到灵武宣读授权旨意,辅佐新帝,得到肃宗重用。
但一场重要战事的惨败让他失去光芒,加之为人较高傲,得罪不少人,内外夹击,遂逐渐被肃宗冷落,贬官出京城。
在人生低谷时,他并未颓废,显示出君子气节,在地方任职,兢兢业业,治理有方,为百姓所颂扬。死后,被肃宗赐为太尉称号。
杜甫,一向尊重房琯的为人,在他兵败后,肃宗大怒要治罪时,敢于为房琯出言相护,触怒龙颜,差点丢了性命,最终被贬出京。
后他干脆辞官,举家迁至偏远的秦州,随后漂泊成都,因为严武相助获得短暂安宁,之后便一直处于漂泊苦难中,最终在穷困中病逝。
要知道,当时的杜甫正处于事业最高峰,是皇帝身边的左拾遗,是他冒死逃出沦陷后的长安城,投奔肃宗后得到的殊荣。对此,他是多么珍惜和骄傲啊。
可是,面对友人遭难,正直耿言的他明知可能引火招身,还是挺而出声,同样也显示了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君子气节,儒士作风。
而这次的贬官,对于杜甫的人生来说,可谓是陡转急下的转折点。自此,他再未被皇帝重用,前程渺茫,一直在穷困潦倒中挣扎。
但是,杜甫并不悔。他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守护正直,守护忠臣。
从下面这首祭吊房琯的诗能看出,对于这位自己认为拥有谢安和徐君一般高洁品行的君子,杜甫,始终心怀最真心诚意的尊敬和感恩。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我在他乡又要出行服役了,临别时,驻足停马向埋葬房公您的坟墓告别。
泪水滴湿了脚下的土地,乌压压的天空中悬着孤伶伶的云团,天地好似和我一起,为您呜咽涕泣。
您有着晋朝谢安和春秋时期徐君的风流文采,想当初,我们交往时,多么惬意自在,饮酒作诗,对奕闲谈,把剑起舞。往事如风,历历在目。
如今,风依旧,人不在,只有林花阵阵飘落,黄莺声声哀鸣。
在此一别,愿,你在他乡,安好。
无论世人对房琯有何评论,均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房琯却因为杜甫的诗歌,声名远扬,流芳千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