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书友问之九】

作者: 毛英勇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23:19 被阅读7次

    【书友问】:

        书友leiyang说:“一些读书会的理念是让更多人爱上阅读,可是他们讲书讲得太好了,阅读的习惯没养成,听书倒是越来越上瘾。那么问题来了,总是这样吸收别人嚼碎的东西,对自身的提升究竟有多大帮助?🤷‍♀️

        关键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的理解通过他的讲述带有他的视角和理解,他不能等同你,而你没有读原书,只听二手信息,很容易被植入他的观点,难免不会被洗脑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我觉得他对于试图培养国人阅读习惯的初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不妨碍它成为一款还不错的知识传播类的App[调皮]”

    【回答】:

        好坏都有吧!我想到的优点和问题如下:

    [优点]:

        1.养成了听书习惯也是好事

        没有阅读习惯,养成听书习惯也聊胜于无!况且听书可以利用很多零散的时间碎片,聚少成更多,也未尝不是好事情?好习惯总比坏习惯好呀!

        2.听了——多少也吸收了营养呀!

        关键是吸收营养吧?!至于怎么吃,不是最重要的吧?

        例如:我们吃东西的类型本来就不同,喝粥、牛奶或者嚼面包、吃烤全羊……除了吸收的营养类型不同,关键是吃的口感和乐趣不同。

    [问题与不足]:

        1.我们从他那儿吸收的已经不是原滋原味

        营养有损失了。

        2.是否掺杂了无益的东西

        虽然流行的东西经过了时间和大众的评测检验,但还是会担心:别人嚼过的东西,除了已经少了一些营养,还有可能沾染了他的口水就不好了[偷笑]——主讲人在讲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熟悉的案例和个人经验,这些是否贴合原著作者原意,就未可知了!利弊得自己权衡。

        3.听别人讲书是增加了中间环节

        听书,毕竟是间接地获得知识,隔了中间环节,信息经过了又一层的编码和解码,肯定很难保真了。主讲人吸收一次,信息会有偏差;他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进行编码,然后让我们听,让我们解码,而且关键是在零碎时间去解码——环节越多,信息衰减和损耗越大,尤其是听到的内容!

        所以个人觉得:听书的确可以提高读书效率,而且读书会筛选了的书,相对而言价值大一些,至少可以帮我们节省选择书的时间呀!但真正觉得好的书,建议还是自己看原文,防止听书有偏差!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答书友问之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pi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