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直译:
舍利弗啊,色和空的本质是一样的,“色蕴”的本质是“空”,“空”的本质是“色”,“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都是这样的。
佛陀生怕我们悟性差别太大,原文不可知其深意,这里称颂玄奘法师用最简单的文字,让我们现在读起来也可以顾名思义,容易背诵。
如果实在太过愚笨,后面佛陀还有分层级,更针对的描述来传承大法精髓!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
“色蕴”直白的说是我们感受到的所有物质,而不是目前广为流传被歪解的范本“色即是空”中的“美色”。
这个“色”不是妙龄美女的“色”,这个“色”不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浮躁之“色”。
“空”可以理解为虚无,虚空,是佛陀让我们凡夫俗子在见识了“色,受,想,行,识”之后,体悟到本质不再心存杂念,还至于“空”的本质,不再为五蕴所困扰。
“受蕴”是接纳接受。理解为身体和心灵上的感受,包括领悟。有大师释义可分为:1苦受2乐受3不苦不乐受
“想蕴”眼睛所看到的景象,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名称形象,存于并不存在的内心。
“行蕴”如果说“受”是被动方,那“行”就是主动方。我们主动出击,去争取过上更好的生活,去挣更多的钱等等,行动的方法,行动的目标,都是驱使我们去做更多无妄之相,但是,最后本质还是一样。
“识蕴”认知,也就是自己为了达到自己的无妄之相的小智慧,接受,消化,吸收,转为自己的小聪明。
其实,写浅析,我觉得把一位大师,放在哪几言都是适用的。这里鄙人拙见,认为此言尤为适合。
原因无他,只因此言为佛陀讲给上等慧根,三魂合观,合观观到了什么?参悟到什么?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取自弘一法师
前半生为己牵绊,给我们后世留下一位天才:李叔同大师。
后半生参悟破红尘,给我们后世留下笃志苦修的一代宗师:弘一法师。
怀谦卑心去品读弘一法师的一生,不同版本,不同欣赏,李叔同时期的那一首《送别》,曾经见证了我们多少告别的泪水。《弘一法师文集》又让我能边拜读边参悟,去试着领悟一丝一毫的弘一法师佛学成就。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