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景岳来到三山三阁后,发现牌匾上写着“诗画”两字。
第三阁的考题出现在张景岳面前,竟然要求以书法第二境“妙笔生花”和丹青第二境“栩栩如生”来创作一幅深山鸟鸣的诗并画。
张景岳看得目瞪口呆,他的书画老师虽然是徐渭,画道半圣,书道大儒五境,距离书道半圣就只差顿悟。
可他毕竟才跟着学了几年啊,又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连书画一境都没达到,更别说二境了。多少书画两道的进士翰林,至今仍处于一境,用这题来考举人,简直是为难人。
可以说除了书画两道的不世出天才,根本就没人能通过这一关。
“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能通过,这一关,我认输!”想到这,张景岳很干脆的放弃,不再挣扎,同时心里隐隐有些期待,等着圣人继续放水。
可这一次没有等来白光,张景岳叹了口气,开始打量起阁内另一人,只见朱燮元坐在台阶上,眉头紧皱,带有几分不甘。显然也没能通过这一关。
因为他们登到了三山三阁,总共闯过了八阁,书山开启时间在原来的六小时基础上,再加八小时,这一下就有十四小时,也就是七个时辰。
到如今,还有两个时辰时间,就看袁宏道他们中是否有人能攀登到这里,并闯过这一关。
接下来几个小时后,有十几人来到三山三阁,袁宏道、和尚、曹学佺、张鹤鸣、毕自严都在其中。可除了袁宏道闯过三山三阁外,全都止步于此。
这也在张景岳预料之中,但却出乎大家意料,谁都没想到,最终迈入第四山,是这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
而其他迈入第三山的还有二十几人,张汝霖、王在晋、张鹤腾、刘梦松都在其中,只是要么止步三山一阁,要么止步三山二阁。
止步第二山的有两百多人,近三千人都仍停留在第一山,特别是止步第一阁的都有两千来人。
最终袁宏道没能闯过四山一阁,时辰一到,众人都被送离了书山。
张景岳眼见自己能和这么多人并列第二,十分开心,更让他惊喜的是,他还保留着书山记忆。
在他刻意结交下,将此次书山杰出者都聚拢了起来,结成兴明社,招贤纳士,相约报国。
第二年(万历二十年)张景岳带着兴明社成员,追随李如松征战宁夏。其间社内涌现出诸多将才,朱燮元、沈有容、陈蚕、季金。
征战期间又凭借徐渭的关系,吸收了李如松入社,从而使得李化龙、麻贵、杨镐、刘綎、陈璘、邓子龙等名将纷纷加入。
至此兴明社几乎包揽了大明青年将才。
宁夏平定后,接着转战朝鲜,一打就是一年,最终落入下风的倭军讲和,归还占领的半个朝鲜,退军釜山。
三国休战。
大军搬师回国,在儒家和王门支持下,张景岳继续奔走吸收大明才俊进社,孙承宗、袁可立、徐光启、熊廷弼……
而随着成员一个个高中进士,兴明社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比之后世东林、复社影响还大几分。
张景岳的天下行走身份,也得到两京十三省数百万士子认可。
张景岳感觉到大明周边各国蠢蠢欲动,东有日本,北有蒙古、女真,西有回教、吐蕃、土司,南有缅甸、安南,还有不远万里跨海而来的西方势力,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国。
他们不仅在大明疆域外虎视眈眈,还潜入大量使者、传教士、细作,扶持反明势力等等。
张景岳虽然知道历史大势,可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距离三圣所说的二十年万国伐明之期近了。
一个个半圣被召走,如今大明再无一个圣人坐镇。
“会卿,你来了。”李如松满脸倦意,自从去年李成梁被圣院召走,辽东无人坐镇,蒙古有与女真联盟趋势,这让李如松疲于奔命。
“大帅,不知紧急唤我前来所为何事?”张景岳刚才蜀地而来,周师临走前让他照看下蜀山,他也想将蜀山中的百家拉入兴明社,自然一拍即合。
“近来我得知消息,女真即将叛明,努尔哈赤即将起兵,蒙古也将兴兵大举伐明,釜山的倭人也在厉兵秣马。”
“这还是北方的麻烦,东边、西边、南边,想必盯着我大明这口肥肉的不在少数。”
“请你前来,是想将辽东拜托给你,我将亲自领兵,奇袭蒙古王廷,一举击溃这股北方强敌,也震撼诸多宵小。”
“让他们知晓,大明不可辱!即便没有圣人坐镇,我李如松照样可以横扫万敌!”
张景岳闻言,心情澎湃,主动请命道:“大帅,您是一军主帅,不可孤身犯险。我们兴明社有诸多将帅之才,孙承宗、熊廷弼、朱燮元,任何一人都可执行此犁庭扫穴之策,还请大帅给他们机会!”
李如松却坚决摇头,说道:“他三人日后或是绝佳人选,可他们从军时日尚短,没有部属根基,若随意调支兵马,也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此兵家大忌。”
张景岳想了想,确实如此,于是继续说道:“大帅,宁夏、朝鲜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将军也不少,比如李化龙……”
“李化龙调去了京城,陈璘、邓子龙两位将军分别去了山东、江浙,整顿水师,防备倭寇袭扰。麻贵去了宁夏,杨镐去了湖广镇压叛乱,刘綎去了广西平叛。”
李如松一一说了诸将去处。
“大帅,会卿自请出战,我愿带领兴明社诸将犁庭扫穴,扬我国威!”
李如松也摇了摇头,叹息道:“父亲、徐师都多次告诫我,你身负天下兴亡重任。若非我实在无人可用,而辽东又不容有失,绝不会唤你前来。”
“辽东我尚且不想你到来,更别说派你去执行任务了。好了,辽东镇就拜托给你了。”
送走李如松,张景岳并不担心他此行会有什么危险。
查看了一番辽东镇守备情况,发现只有五千兵马。这让他很是不安,立刻传讯给了孙承宗和熊廷弼,邀他二人前来助阵。
很快孙、熊二人到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辽东大练兵,广筑城的军备运动。
张景岳知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会是大明劲敌,自然不会小瞧了他。
一个月后,圣院传来消息,李如松遭叛徒出卖,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一代名将,就此身死!
消息传来天下震动,举国同悲!
张景岳顿时心疼如刀绞,他只知道李如松是晚明名将,万历三大征参与其二,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奇袭蒙古竟会是最后一战!
难怪女真后来能坐大,难怪辽事败坏,只能依靠儒将,原来症结在此!
一年后,才气枯竭,适应不了的百万士子乱成一团,此前得罪的仇人趁机报复。
圣院权威一落千丈,朝廷威望也一跌再跌,万历皇帝彻底摆烂,失去制约的他再不理事。
朝廷机构半瘫痪,只是依靠惯性仍在运转。
这一年,倭军再度伐朝伐明,朝鲜反叛,努尔哈赤建后金国称帝,蒙古恢复大元称号。
倭、朝、金、元四国伐明,张景岳、孙承宗、熊廷弼分兵三路拒敌。
孙承宗率军一万坐镇蓟镇抵抗元军,保卫京城。
熊廷弼领军一万坐镇辽东镇,抗衡后金大军。
张景岳率军一万驻守鸭绿江,抵御倭朝联军。
四国伐明一起,内阁紧急调令天下兵马进京。
浙、齐、楚、川、陕、晋、闽、粤各地驻军纷纷北上。
东南倭乱再起,沈有容临危受命,出任浙江游击。
各地先是失去圣庙加持,再失去驻军震慑,白莲教、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加之各地到处都有读书人被杀事件传来。
这个世界的大明,比之蓝星那个大明乱得更早更彻底。
没有谁能想到,才气会突然消失,突然之间局势恶化,天下失序。
元军见大军云集,不攻也不撤,两军沿长城对峙。
熊廷弼与努尔哈赤在辽东大地上打得你来我往,今日攻城拔寨,明日再度失手,算是平分秋色。
只有张景岳陷入苦战之中,鸭绿江防线岌岌可危。他以一万大军力敌对面的三十万倭朝联军。
若不是他有先见之明,提前研发枪炮,在热火器性能上力压一头,稍稍挽回了劣势。早就一败涂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