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高考毕业生来问我报志愿事宜。她说她只考了220多分,问我可以报什么志愿。
220多分的非艺术生?我内心的对话是:真的是好差啊,要怎么报?
“读大专出来,会有个文凭;读技校可以学到实际技能,但是没有大专文凭。你想要什么?
她想了一下说:我既想拿文凭又想学到有用的东西哇。
于是我又问:那你想要学什么?以后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做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听了我一连串的问号,她用一张青春无敌的脸望向我,小嘴嘟起,两眼迷茫,委屈道:不知道呐,就是不知道才问你哇。
这下我的内心是震惊的:那么重要的事情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只好说:等我先了解了解你们这一届的情况再给你意见。
打电话请教教高三的闺蜜们,发现今年的同学们都考的比较好;查看了往年广东报考志愿的状况,发现省内好一点的大专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远远甩她三条街;幸好有几个省外的学校还是不错的。
圈出几个外省的大学和专业,供她参考:鉴于你想要文凭又想学到东西,建议你去一个本科和大专共存的学校,学风会很好。上大学后,你要认真想清楚你以后要做什么,利用图书馆和课程资源,专注在你擅长并且感兴趣的,找到方法埋头苦干吧。
她听完我的话,若有所思,一会又嘟起小嘴:一定要去外省么?我爸说@%#%@O*……¥&%@¥%!#¥@
我听完那一堆荒谬的理由,笑了笑,没吭声。长辈的话是真理?
这些活了一辈子的长辈们,他们的世界只在这座小小的镇上,他们甚至连隔壁镇都没有去过。但是就是这样长辈们,总是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你要听我的。就像那头被蒙上了眼睛围着磨石拉了十年磨的驴子,它说它的拉磨经验价值1000万,分享给你,你一定要按照它的来做,不然你亏大了。
姑娘看我只笑不语,问我在哪里读大学。
我说:湖北经济学院。
听完后她突然来了好多问句:原来你当年是去外省读大学啊?可是现在怎么又回来这里了?还做着这样一份工作?不是应该进国企或者考公务员了么? 原来姐姐你去了外省读书也没什么用,我还是听我爸的好了,选离家近一点的。以后回来就考个公务员。
听完这1998年出生的姑娘的言语,我的瞳孔再次因为惊恐而放大:考去了外省读大学就不能回家乡了?读了大学出来后一定要进国企或者考公务员才是好工作?去读书是为了离家近而不是开阔眼界?李瑞清去了外国留学现在也回了北京在咪蒙公司实习,难道他以后要去考北京的公务员?
可是我该庆幸她知道自己以后要回来考公务员吧?虽然以她现在的成绩离能考上公务员差十万八千里,可是几年后的事情谁说得定呢?有份体面的工作,然后嫁人生娃带娃,慢慢等,退休。
哎,亲爱的姑娘,我想告诉你,我在外省那几年在路上看过的景色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美的风景。
你不会懂坐在珞珈山山顶上,看着夕阳跌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你不会懂沿着中国最大城中湖走却仿佛走在海边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不会懂在夕阳余晖穿过樱花树的海洋,淡黄色的光斜斜照在你身上是一种怎样的温柔;你不会懂在夕阳光下,春风佛起,满树满树的樱花瓣像雪花般落在你的身上是一幅什么样的诗情画意;当然你也不会懂下雪天在雪花中狂奔、大声呐喊是一种怎样的心跳;更加不会知道原来北京的地铁跟广州的南京的香港的地铁是不一样的。
记得五月份的某一天中午,我和我爸在吃饭,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放一帧酒的广告。广告画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正对着电视机的老爸,手里扒着米饭,好像在自言自语:趁年轻,赶紧赚钱,西藏内蒙古还没去过吧?景色多好啊…那么辽阔的地域,一定能宽眼界。
豆瓣电影《野马》有一篇影评,作者说: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不受环境影响而能独立思考的人,其次才是培养人才。
曾经我以为我的父母亲对我从来不管不顾,后来才慢慢知道原来他们是放养我。他们从来不会给我设置限制,而是任由我在人生的每个时段天马行空,永远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没有成为别人眼中的人才,也没有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可是我知道我是我自己人生的赢家。
李欣频2013年香港站书展演讲中说到一个故事。在她还是20多岁的时候,有一年去北欧旅行,因为去冰岛只能坐很小的飞机,小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非常非常颠簸,所以规定心脏病高血压的人都不能坐。于是在她登机的时候发现有一堆的老年人被拒绝了。因为他们不是年纪大了就是有心脏病,要不就是有高血压,要不就是腿脚刚开过刀,要不就是有哮喘。
做梦,冲动都是需要体力和健康的身体的。等你退休了,有钱有时间了,你会发现,你连我家隔壁那座300米的山丘都爬不上去了,还谈什么舟车劳顿去尼泊尔玩蹦极?
姑娘,你打算几岁才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