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局外人》读后记

《局外人》读后记

作者: 晚枫2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15:19 被阅读0次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完成于1942年的成名作。并因此篇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局外人”是冷眼旁观之人。那么这样的局外人应该是清醒的,“默尔索”也是清醒的。所以他看透了人们的虚伪,厌倦了虚假的客套,生活遵从自己的内心,从不说假话。

        他认为,唯有现在是真实的存在,过去已经过去了,母亲已经去世了,再做一切都是枉然,干嘛要有那虚伪的过场;明天还没有来,干嘛要不负责任地空许诺——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所以,他朋友不多,做事过得去,还算循规蹈矩。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半死不活!这就是虚无。

      在一次意外当中,他杀了人!这个时候,法律的空洞,宗教的虚伪,再一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神父、法官,都想拯救他的灵魂,他们不惜“真情流露”,“循循善诱”,轮番上阵,把一个简单的灵魂用他们世俗的用心叵测着……最终也没能让“默尔索”臣服。

        于是,他们判了一个“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的罪名。最终,在星光、大地、海洋的召唤下,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他中午认识到“那种平淡、平凡的美好”,他萌发了开始一种新生活的热望。

        是啊,生活就是这么平庸、平凡,你只有认可这种平凡,爱上这种平庸,尽可能地在这种平淡中创造惊喜,才会涅槃重生。

      “默尔索”这个形象与“多余人”毕巧林有着共同处:虚无,深陷其中又无法自拔。但默尔索的虚无尚且遵从内心的“真”,不放纵自己;而毕巧林则放纵,最后还伤及无辜,不负责任,逃脱。

        其实,在中国经济超速发展四十年后的今天,由于物质的相对繁荣,而精神的相对滞后,我们也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虚无”。“觉得一切都没意思”是人们的一种常态,只不过我们普通人还没有理由寻欢作乐。反之,我们看到为富不仁者都做了什么?纵欲享乐,频繁地更换女友,喝人奶,吃珍稀动物……这些都可以说是虚无。

      所以,加缪能在二十九岁就能洞察这一切实数伟大者。

        活在当下,珍惜今天,热爱平凡吧:昨天已逝,明天未到!只有今天确认属于你!

《局外人》读后记

       

相关文章

  • 《局外人》读后记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完成于1942年的成名作。并因此篇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局外...

  • 《局外人》读后记

    《局外人》有个惊艳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在介绍这本书的序言里这样写道:它是法国存在...

  • 局外患者

    读《局外人》后 简尤 在默尔索...

  • 一个荒诞人之死

    —— 读《局外人》有感 前言: 卡夫卡唤起的是...

  • 《局外人》-小小的观中感

    谨以此记录代替纸质版的书摘和读后感。 阿尔贝·加缪,在看完《局外人》后记,我才接触这位作家,以前没有看过他的作品。...

  •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7)

    008写读后记 要写读后记,需先把书读好。 如何读好书?第一要信任书,不被动读书,不读“二手书”;第二对读书做出规...

  • 读《简爱》后记

    一个孤独的孩子,虽为寄养,仍渴望亲情抚慰,却如梦一场。 一天被迫离开,求学之中,痛失挚友,别离良师,终归于心,开始...

  • 读《廊桥遗梦》后记

    镜头下的光影 唤醒那不勒斯的海浪 罗斯曼桥的野花 远胜于玫瑰 银烛闪耀 麦迪逊的厨房 共舞一曲初秋之叶 牛仔与诗人...

  • 读《局外人》

    读完加缪的《局外人》,默尔索这个人在我的脑袋里盘索了好几天。说实在话,在我认识的作品人物形象当中,默尔索是我思考得...

  • 读《局外人》

    新年看完的第一本书,局外人。 整本书都有一种把自己的情绪剥离开,飞在空中当一个自己人生冷静的看客的感觉。 没有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局外人》读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dg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