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市有个万家村,村里有个“投豆亭”,被村民视为圣地,这是他们修冶品行的源泉。投豆亭是村里很早一位先祖毕木为修正自己的思想,涵养道德水准而设计的一个量化区。用法是,亭子里放着四个瓶子,一个放满黄豆,一个放满黑豆,每当自己做了一个好事,就在一个空瓶里丢一颗黄豆;如果做了一件亏心事,就把一颗黑豆丢进空瓶中。一年下来,自己做的事情一目了然,做人做事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台账,深刻自省。
北宋有一个名叫赵概的官员,在自己案头摆放了一个瓶子和黑白两种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以此来检验自己一天的进步与过失。刚开始黑豆较多,但他时时自省、改过自新,结果瓶中的白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最终赵概以德高而闻名于世。有这样一件事:欧阳修曾经在皇帝面前说赵概才能平庸,因而被贬官,他不但不怨恨,还反省自己。后来欧阳修遭贬,众人避之唯恐不及,只有他仗义执言,为欧阳修说话。足见他的气度和修养。
用现在的话讲,投豆就是仪式感。更形象地把言行优劣记录下来,旨在改善自己,形成规范的力量。曾经有个孩子脾气很暴躁,每天都要发n次火,弄得家人们也很受伤,和同学朋友的关系都很紧张。爸爸告诉他:“你从今天开始,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个钉子。”一个月过去,篱笆上满是钉子,他大吃一惊。第二个月,决心学会克制,钉子少了许多,半年后,钉子越钉越少。爸爸又跟他说:“从今天起,你没克制一次,就从篱笆上拔下一颗钉子。”一年后,篱笆上的钉子被全部拔光。爸爸看着伤痕累累的篱笆,跟他说:“你发火带给别人的伤害,就像这篱笆墙上的小洞,钉子可以拔去,但伤痕永远抹不去。”孩子使劲儿点点头。从那以后,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好,成了一个人人喜欢的孩子。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
孔子“日三省吾身”,刘备告诫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要求每时每刻谨言慎行,敬畏生活,常存善念,正思正行正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