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心理学现象分享的是阿伦森效应
有这样一个案例:
工业区大院里有个大旧油罐,中午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到罐子里蹦蹦跳跳,声音扰人,很多人劝阻都无济于事,小孩反而愈加闹腾。一天,一位老爷爷说,我们来打个赌,谁跳的最大声,谁就可以拿到一把玩具枪,结果果然获胜者成功拿奖。第二天,老爷爷把礼物改成了两颗奶糖,孩子们没多大兴趣,敷衍的跳了跳,胜者拿走了奶糖。第三天,老爷爷把礼物改成了两颗花生,结果孩子们不愿意了,纷纷表示“不玩了,不玩了,没意思,要回家看电视去”。老爷爷通过巧妙的心理弱化效应,竟然把困扰大家的“熊孩子闹腾”解决了。
这个例子中老爷爷运用的就是阿伦森效应
它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欢那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简而言之,就是得到赞扬就开心,失去赞扬就灰心~
其实这个案例还反映了另外一种现象“由内驱力转化成外驱力”
案例中一开始孩子们是因为自己确实喜欢玩而玩,这时候“玩”是内驱力,但当老爷爷给与外在的物质奖励后,“玩”成为了需要外驱力。
很明显当“外驱力”没有时,孩子们就不再愿意玩了。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的那句“孩子需要鼓励,就同植物需要水”
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样的学习才会长久且自觉。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利用外在的物质奖励,很难真正发自内心体验愉悦感,并且这种坚持不会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