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三套管理系统,一是班级,二是处室,三是教研组。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土壤。教师是不是成长为一个名师,与教研组有很大的关系。
教研要基于问题,学校要高度注重提升教研的效度,将每一个课题都做成有效的真实研究,让每一个研究都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教研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其主要特征,是以实践为中心的问题解决研究,以教师为主体的自觉行动研究。
教研要基于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研究的的关键在课堂。
教研组不仅仅是人事组织结构形式,更是文化建设结构单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重视和强化教研组建设;开展高效教研,同样需要建设风气纯正、氛围浓厚的教研组。
校内教研团队开展的教学研究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题研究
1.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要制度化、规范化。
主备人要按照计划提前做好精心准备,集体研讨时思路要清晰,依据要合理,分析要透彻,听取意见时要有诚心和耐心;参备人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发现问题线索,积极发表意见建议,不搪塞、不敷衍。
在良好研究氛围中形成的教案,才会有适用性和借鉴性,团队成员才可以在交流中开阔思路、增长见识。
2. 观课磨课
同一个教研组内,相互观课、一起磨课,要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
观课跟听课不一样,要求参与者要有对话意识、欣赏意识、交流意识、分享意识、援助意识,进入课堂后,要具备当事者(授课者)角色、参与者(学习者)角色、旁观者(观课者)角色。
观课后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交流,经过细致的研究、讨论,“重构”或“重建”出更好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流程上反复推敲,或者将课堂“复盘重演”,融汇集体智慧,打磨出更加圆润流畅的优质课。
3. 课题研究
教学、管理中的小问题,凭借个人的力量完全可以解决,如果碰到较大的难题,需要借助集体的智慧才能破解。
课题研究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不能只是课题召集人的事。高效教研态势下的课题研究,一定要避免“虚无主义”的“只抓两头不顾中间”,不能只顾“立项”和“结题”,忽视中间最重要、最关键的“研究”环节。
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沉下心来,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这既是对课题负责,也是对团队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