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的小说《西京故事》除了塑造了好几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之外,也反映了好几个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穿插在整篇故事中,显得特别真实动人。尤其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下的人们,还有奔赴在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们,简直是感同身受,不愧是陈彦老师曾经深入地了解过这些人群,对他们的生活和环境,也作出了一些写实的记录。
1、农民工栖身之地的简陋。面对包租婆的盘剥和刁难,他们都选择忍气吞声,却毫无办法。包租婆丢了东西,明明是她家的狗狗叼进屋了,却诬陷住户,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就站在屋门口谩骂了半天。
勒索,主要指的是对罗天福的一家。罗天福老师敦厚,自己儿子又伸手打了包租婆的儿子,医生说不过都是些轻伤,修养几天就好了,还说这打人的根本就没下狠手。这就更加说明了包租婆的狠戾!
她变着法子的让罗家多掏钱,给她赔偿,却一点儿不说自己儿子的不是,尽管自家已富得流油了。小说中写道:包租婆买得一双皮拖鞋都是两千多,两口子打架,随意打砸屋里的东西,就连电视机,这种在农民工屋里都显奢侈的东西,在包租婆家里都可以砸掉,这种贫富悬殊的差距,也是不要不要的了!
2、甲秀毕业后,工作怎么也找不下,原因在于一面试就见光死,背后却映射出操作的黑手。无论笔试是多么的优秀,一到面试环节就玩完了。这显然是内定好了的,叫笔试优秀的人参加面试,不过就是走个过场。
企业高层上面关系网的复杂,大大阻碍了人材的输出,加大了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读书无用,就算是上的是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也是困难的,倒不如有些过硬的关系,一句话就搞定了。
幸运的是甲秀,这样的金子到哪都是会发光的。甲秀经历几次面试失败后,就没再继续找工作,而是把全部身心都投在了自家的饼铺,她自产自销,跑下了许多业务,扩大了生产,利润自然也增加了,甲秀是成功的。
3、城中村的隐秘扩建,背后隐藏着各种安全隐患,因为传着要拆迁,为了多得到一些赔偿金,就悄悄地修建一些简易房,缺乏安全保障,威胁着农民工的生命财产。
小说中也讲到:上面也有人来查,但不是隔一段时间来查,按有关规定来查,而是村里出事了才来查,而且查也是应付了事,根本没有啥可行的章法。即便是没收了谁家的东西,用钱买通就可以拿回来。
上面不重视,农民工自己也是因为租金便宜,将就凑合着住,他们自身对安全方面的问题都选择无视,也就没人去上面反映,自然上面的上面也是无事一身轻了!
还有一点就是农民工的工资结算问题。年底该回家了,许多农民工却因为没有钱买车票回家,只好结伴去索要,这才引起了街道办的重视,用过调解给支付了一部分。
4、选举村长的猫腻,背后存在着隐形操作,和金钱贿赂等交易。当了村长的好处,当然还是在拆迁上可以吃一些回扣,可以多挣些钱。当个村长,家里人也更有面子了。
本来就富有,不缺钱,当然就可以拿钱去追逐权力。这是活在那些经济开发区的富有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