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师精英团队磨课的主题是《托举》。看到这个题目,你会在眼前浮现什么样的画卷呢?
可能我们会想起小的时候被爸爸,亲亲抱抱、举高高;或者是坐在爸爸的肩头去看节目看演出。也可能你眼前浮现的是一位举重运动员,他们把很重的杠铃先从地上抓起来,然后大喊一声,把他高高的举起来……
无论是什么样的场景,可能都会带给我们亲情的温暖和力量的呈现。
而在我这里想到最多的就是,我们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或者是咨询师在陪伴来访者的过程中的托举。
“托举”拆开来就是“托”和“举”,我们会发现你首先得托得住,你才能够举起来。当孩子有一些情绪,有一些状况跟我们倾诉的时候,我们是否先能“托”得住呢?
当孩子回家说,“妈妈今天老师批评我了,把我气死了!”你会怎么回应呢?“老师批评你了咋不批评别人?一定是你没好好用心学习,一定是你不认真……”,那孩子可能更气了,把门一摔就不跟你说了。
那如果我们体验到孩子内心的情绪感受和需求,你可能就会这么回应她“哦,孩子,我看到你特别的生气,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愿意跟我说说吗?”当孩子在诉说的过程里边,你点头、微笑加“嗯”“噢,是这样啊,原来是这样,难怪你会生气呢!”
当你能够去接纳他,理解他并且懂得他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安全和放松的感觉,就有一种被温暖、抱持着、托住的感觉,这个时候你才会得到孩子敞开他的内心世界,允许你进入的门票……
那么来访者也是一样,没有人愿意在你这里被评价、被批评、被指责,讲一通大道理,这样的话你跟他周围的人、跟他的父母又有什么不同呢?那么他完全没有跟你继续聊下去的愿望了。
那再接下来就是“举”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跟来访者共同合作一起探讨:“这个事情既然发生了,那我们怎么样去面对和解决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是说我们要给到来访者的建议和方法,他就可以去解决好这个问题,而是说我们轻轻的托住来访者的腰,给他陪伴和支持的力量,而他在这个探索的过程里边,去找到自己的例外的经验,自己的资源、自己达成目标以后的美好愿景等等让他长出自己的力量,慢慢的挺直他的腰杆,慢慢的站起来,有力量、有信心、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他自己的困惑。他也就成了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我们知道他知道,他不知道他知道,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知道他知道。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陪伴来访者去探索和挖掘他的宝藏、资源和力量,就像在品味一杯芳香浓郁的咖啡。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来访者慢慢的依靠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找到通往解决之路的过程里,他会迈过生命的一个挫折的考验,踏着这个问题带给他的成长和力量,也会借助这个垫脚石,走得更稳也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