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00期“非”专题活动。
“我为了你,上补习班,我省吃俭用,一年到头,衣服都不舍得买”。
“我一个名校硕士研究生,自从你出生以后,就窝在家里当全职家庭妇女,我的世界都没有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我全心全意都在为你着想,难道你没有感觉到吗?天气热担心你睡不好,天气冷了,担心你受寒”
“你真是个白眼狼,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
有多少孩子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有多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讲出这样的话来。
孩子是真的不理解父母吗?
不是。
根据调查,孩子爱父母,远远大于父母爱孩子。
图片来自于短视频测试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打几分?
父母给孩子打5分 父母给孩子打8分 看看孩子给父母打多少分看看孩子给父母打多少分?
给父母打10分 给父母打一万分孩子也许不知道一万分是多少分,但是她知道那是数不清多的分。
再看看父母眼中的孩子
用衣服擦嘴巴被妈妈嫌弃。
妈妈嘴里一直说着为孩子好,又一直在嫌弃着孩子。
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孩子不优秀,更不能看见孩子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这个爱,有太多的附加条件了。
再看看孩子眼中的妈妈。
妈妈给自己做饭很辛苦。看到妈妈变老了,很伤心。 看到妈妈变老很伤心孩子看到妈妈给自己做饭,很辛苦,会心疼妈妈。
看到妈妈变老会很伤心。
孩子不会嫌弃妈妈老了,不好看,而是会伤心。
看到这些,我到被感动到了,孩子天真的心里,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去爱着妈妈。
孩子不会拿自己的妈妈,去与其他同学的妈妈对比。
在他们的眼里和心里,自己的妈妈是最好的,是没有可以来比。
妈妈给孩子的,是窒息的爱,让孩子透不过来气。
妈妈是在慢慢吞噬孩子,让孩子不能离开自己。
我想起有一个作家曾经说过:“世上所有的爱,都是希望双方越来越近。唯独,妈妈给孩子的爱,是希望他走的更远”
如果妈妈以牺牲自己来爱孩子,孩子会活在愧疚里。
妈妈满眼都是孩子,孩子长大后会逃离妈妈。
妈妈爱孩子是以好成绩,懂事来做为条件交换,孩子的心里会无法爱自己。
孩子爱妈妈,是发自内心,无任何附加条件,只有满眼满心的看到妈妈。
当妈妈抱怨孩子“没良心,白眼狼”时,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无论妈妈是随意的说或者是愤愤的说。
都是给孩子贯上“不孝顺”的标签。
而孩子也会认同这样的评价。
看到这样一个家庭:
早上,妈妈早早起床,开始为一家人准备早餐:
给孩子蒸灌汤包子,给老公蒸肉包子。
一家人熬了燕麦粥,先给孩子盛上,再给老公盛上,最后是自己的。
孩子早上醒来,一看时间有些紧张,上课要迟到了。
开始找理由:“你怎么不叫我”
看着11岁的孩子,撅着嘴,不开心的坐在椅子上,不洗手,不洗脸,也不动手吃饭。
妈妈放下自己的碗,走过来问“怎么了?,谁惹你了”
“…………”
孩子不吭声,开始酝酿情绪,是先哭再说,还是先说再吃。
妈妈:“咋了,宝儿”
孩子开始哭。
边看边说:“你都没有叫我起床”
妈妈:“我叫过你了,你回应我,后来又睡着了”
哭,还是那种小声的哭,流着眼泪,一幅楚楚可怜的样子。
妈妈是爱孩子吗?
是的,爱
这个爱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妈妈自己的需要呢?
从孩子的情感上来看,很合适。
如果从情感链接上,妈妈是对的。
从孩子的成长是来看呢?
孩子需要自己养成上学的习惯,时间自己安排,迟到了也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妈妈把责任揽过来。
这个情况如果一个月一次,一周一次,都可以。
如果是天天这样,孩子会明白吗?
妈妈想要的是什么?妈妈想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值得妈妈用心去了解。
网友评论